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浸大與東華三院合作 首創生物農藥堆肥
以中藥藥渣混合廚餘 大幅提升社區廚餘機堆肥成效

香港浸會大學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與東華三院自2013年開始合作,在廣華醫院研發利用中藥藥渣作為堆肥澎鬆物料,以改善廚餘堆肥效益,並探討利用藥渣的天然生化成份對抗植物病害。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加入中藥藥渣可大幅減低堆肥腐熟週期,而且可殺死超過99%的病原體,令植物生長更旺盛。這是世界首次成功利用中藥藥渣在廚餘堆肥機裡研發出具有生物農藥特性的堆肥,不但能改良廚餘堆肥的效果,亦具有市場潛力。

研究結果顯示,中藥藥渣、廚餘和木糠以1:1:0.5的淨重比例能達到最理想堆肥效果,且有效地將堆肥的完全腐熟週期由8-9週大幅度減至5週。在新技術下,可每日投放廚餘,堆肥進行時,機內溫度能夠維持在攝氏70度以上,達到歐盟標準,不只有效殺滅病原體,更完全分解油脂,最終的腐熟堆肥亦達到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訂定的有機耕作要求。

此外,研究結果證實在新技術下產生的堆肥具抗菌能力。團隊以混合中藥藥渣的廚餘堆肥提取物種植番茄和白菜,證實堆肥對兩種潛在的真菌病原體具抑制作用。提取物內共22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來自中藥藥渣,當中7種屬於生物堿、類黃酮或香豆素類的化合物含量豐富。這些物質有效對抗病原體的真菌和細菌的生長,能進一步殺滅病原體。將中藥堆肥加入受馬鈴薯早疫病菌及尖孢鐮刀菌的感染番茄和白菜後,可殺死超過99%的病原體,令植物生長更旺盛。實驗顯示,在種植所用的泥土中加入5%的中藥藥渣廚餘堆肥能夠增加植株的生物量,對比空白對照組別和加入普通廚餘堆肥組別,番茄的生物量分別增加3.16倍及1.28倍,大白菜則增加2.24倍及2.21倍,展示出中藥藥渣廚餘堆肥抑制真菌生長的生物農藥性能。

研究項目的負責人、浸大嘉漢林業珠三角環境應用研究中心主任黃煥忠教授表示,這是世界首次成功利用中藥藥渣在廚餘堆肥機裡研發出具有生物農藥特性的堆肥。他說,有機耕作中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殺蟲劑,而這種堆肥所展示的特性讓它成為有機耕作肥料「新寵」的潛力。由於生物農藥堆肥更適合於社區園圃應用,加上改善堆肥配方,將有助推動社區廚餘分類和堆肥。黃教授相信,這種創新性的「生物農藥堆肥」能有效應用在農作物生產,減少人工合成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在本地及世界市場銷售上有巨大潛力。

廣華醫院高級項目設施經理/環保召集人陳巨星博士表示,通過堆肥的方法來再循環利用廚餘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廢物管理策略,能作為解決香港的廚餘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案。他對東華三院的社會企業責任感深表讚賞,而廣華醫院推動環保一向不遺餘力,這項合作對支持本港的可持續發展,深具意義。

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的李捍東主任表示,隨著中醫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東華三院中藥藥渣的產量也會隨之增加,以廣華醫院為例,在過去四年間,接受中醫服務的人數上升近六成,煎藥服務需求增加四成,平均每日產生160公斤中藥藥渣。他說,如何適當地處理煎煮中藥藥渣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項研究發現無疑提供一條出路,把中藥藥渣作為膨鬆劑加入廚餘堆肥機,既能減廢,又能出產具生物農藥特性的堆肥。

現時,本港每日有近3,600噸廚餘被棄置於堆填區,相當於固體廢物總數的四成。這些有機廢料不但霸佔寶貴的土地資源,更為環境和人類帶來種種危害。有見及此,香港環境保護署早在2011年開始在社區內推行「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向市民推廣廚餘分類的知識,又在社區設立電動堆肥機來處理分類好的廚餘。然而臭味、廢料分解率低、堆肥無法完全腐熟等問題都顯示堆肥機的運作未如理想。未完全腐熟的堆肥不能直接用於耕種。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機內沒有充份的膨鬆劑來確保機內通風充足,無法維持良好的微生物活性。一些堆肥機在運作過程中只起到將未完全腐熟的堆肥加熱烘乾的作用,並未能出產適用於耕作的腐熟堆肥。

傳媒查詢
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
何欣琪女士
電話:(852) 2859 7857
電郵:jenny.ho@tungwah.org.hk
浸會大學傳訊公關處
吳貝芝小姐
電話:(852) 3411 5262 / 7472 2122
電郵:tina@hkbu.edu.hk

(左起)陳巨星博士、黃煥忠教授和李捍東教授分享經驗並發佈最新研究結果。
(左起)陳巨星博士、黃煥忠教授和李捍東教授分享經驗並發佈最新研究結果。

三棵接受不同肥料的番茄﹕(左起) 化學肥料、中藥藥渣廚餘堆肥及普通廚餘堆肥。
三棵接受不同肥料的番茄﹕(左起) 化學肥料、中藥藥渣廚餘堆肥及普通廚餘堆肥。

黃煥忠教授示範使用小型堆肥機以中藥藥渣為填充料進行廚餘堆肥。
黃煥忠教授示範使用小型堆肥機以中藥藥渣為填充料進行廚餘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