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幸福與壓力‧經濟條件非首要《兒童及青少年幸福與壓力指數2014》研究結果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早前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一項有關「兒童及青少年幸福與壓力指數」的研究,發現中產家庭子女與基層家庭子女自我評定的幸福和壓力感覺,並沒有明顯差別,顯示家庭經濟條件與子女是否幸福沒有「必然關係」。相反,家庭、朋輩關係、以及校園生活是否愉快,更能直接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幸福感和壓力感。

調查結果顯示,良好的家庭關係、良好的朋輩關係,以及愉快的校園生活,與兒童及青少年的幸福指數有正面關係。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與兄弟姊妹相處融洽 (56.2%)、與同學能和睦相處 (69.8%)、對學習感興趣(40.6%)、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58.5%) 或能跟上學習進度(60.6%)會令他們感到快樂。

相反,缺乏良好的家庭、朋輩關係、校園生活不愉快和作息時間分配不平衡則會導致兒童及青少年感到有壓力。較多受訪者在作息平衡方面感到不理想,例如有四成受訪者表示自己不夠睡眠時間 (43.5%) 或不夠玩樂時間 (41.7%)、父母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 (36.3%) 或覺得不夠時間讀書溫習亦會令他們感到有壓力(31%)。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建議,雖然經濟環境對子女成長有一定影響,但只要父母重視親子關係、重視子女的朋輩關係以及愉快的校園生活,多鼓勵子女參與社區中心活動,亦可為子女帶來愉快童年,增加子女的幸福感及減少壓力感覺。

是次研究對象為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小五至中四學生。研究團隊先透過問卷調查成功訪問超過800名兒童及青少年,量度幸福及壓力指數,及後再邀請40名兒童及青少年參與焦點小組討論,以深入了解他們相關的經歷和感受。

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79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2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94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於1999年成立,著眼政策性社會研究,冀望通過以政策為取向之研究、發佈與實踐,增進公眾對社會政策問題之認識,促成更能反映平等、關懷及社會整合等價值之社會政策,並改善兒童、家庭與弱勢群體之福利和權益。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82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附件一:《兒童及青少年幸福與壓力指數2014》研究結果

有關問卷調查的受訪者背景

  • 受訪者中男性 (48.2%) 與女性 (51.8%)的比例相若;兒童組別 (小五至中一受訪學生) (51.2%) 與青少年組別 (中二至中四受訪學生) (48.8%) 各佔一半。
  • 受訪者平均一星期零用錢的中位數為港幣70元,其中兒童一星期零用錢的中位數為港幣20元;青少年一星期零用錢的中位數約港幣200元。
  • 約六成多受訪者來自居住在公屋或劏房等居所之低收入家庭,而有大概四成受訪者有申請學童資助 (38.7%),而有申請綜援的受訪者約佔一成 (13.3%)。

兒童及青少年幸福及壓力指數結果

  • 幸福指數是由受訪者就日常各種正面情緒及生活滿足感等項目的自我評分而得出,指數範圍為0至100分,其中0分代表完全不快樂,100分代表完全快樂;壓力指數是由受訪者就日常各種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鬱及怒氣等項目的自我評分而得出,指數範圍為0至100分,其中0分代表完全沒有壓力,100分代表完全有壓力。
  • 經計算後發現,受訪兒童及青少年的整體幸福指數為67.3分,整體壓力指數為44.5分,幸福指數相對壓力指數為高。有關各類群組的幸福及壓力指數的比較可參考表一。

上述因素與焦點小組討論中所得出的結果不謀而合

上述因素與焦點小組討論中所得出的結果不謀而合:

  • 「校園生活」方面:小組參與者指出他們會因為學業或參與學校活動取得成就而感到快樂;對於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不夠公平、賞罰不分明,都會令學生感到不愉快。此外,有不少參與者指出學業繁重以致缺乏休閒時間、升學前途上的擔憂等都是主要的壓力來源。
  • 「朋輩關係」方面:參與者表示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問題也是壓力的來源之一,例如他們缺乏朋友、物質上(例如手機型號)的比較、討論功課時出現磨擦和朋輩之間偶然會出現排擠,有些更遇到網絡欺凌的困擾。
  • 「家庭關係」方面:參與者若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較為快樂,這可能與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密切的關係。例如以遊戲的方式鼓勵子女一起做家務、與子女協議如何分配時間做功課和玩樂等,均讓子女感到與父母有商有量及被尊重;而定期的親子活動例如父母與子女一起欣賞電影、閱讀和討論時事,能讓父母與子女有更多傾談的時間,有助了解更多子女的想法。輕鬆的管教氣氛較讓子女受落,有助促進正向的親子溝通和親子關係;相反,父母如在處理子女問題時存在雙重標準及不以身作則、喜將子女與別人比較、經常嘮叨及責備,以及在沒有求證之下斥責子女等,則會讓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變得緊張,也令子女感到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