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2016

第六屆東華三院「奔向共融」— 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已於今年1月31日圓滿結束。今屆參加比賽人數再破紀錄,達三千五百人,場面非常熱鬧。這項別具意義的比賽,多年來得到本港其他復康團體、特殊學校,以至各界別的機構支持;今年,賽事更連續第五年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並已成為本港復康界的年度盛事。

是項特殊馬拉松自2011年起舉行,以鼓勵更多智障人士加入跑步行列,以保持身心健康,並藉此宣揚「傷健共融」理念;賽事由智障跑手夥拍健全的伴跑員,參與三公里或五點五公里的馬拉松比賽。

當日,賽事假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及龍和道舉行,並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GBS太平紳士、何超蕸主席以及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一同主禮。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先生、香港警務處中區警區指揮官林振名總警司、「星中之星—香港傑出運動員」蘇樺偉先生、東華三院「共融大使」陳展鵬先生,以及鄭欣宜小姐亦出席支持。

適逢東華三院成立145周年,本院特別邀請一百四十五對智障與健全人士攜手參與「同心抱共融」大行動,透過簡單的「擁抱」,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在為對方送上關懷之餘,並在數千名觀眾、健力士紀錄參加者,以及參賽者的見證下創造健力士世界紀錄。當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代表更即場頒發「健力士世界紀錄證書」予何超蕸主席和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確認「同心抱共融」大行動成為全世界「最長的擁抱接力」。

今年賽制分為三組賽事,一眾智障跑手由伴跑員夥拍出賽,分別競逐男、女子組「5.5公里挑戰盃」獎項,以及各分男女賽事,按年齡劃分成四個組別的「3公里挑戰盃」,包括少年組、青年組、先進組及長青組各個獎項。另設有不分名次的「3公里共融跑」,讓參加者挑戰自我,創出個人最佳時間。賽事另設有企業盃,以推動社會各界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倡導共融的訊息。共有八間企業派出代表參與,包括香港賽馬會、花旗集團、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沙田凱悅酒店、港鐵公司、香港海洋公園、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以及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近年,賽事更推廣至澳門、廣東省及台灣等鄰近地區,讓兩岸四地的健兒一同參與賽事,攜手為「傷健共融」和「身心健康」目標努力。

《萬大善事有東華》最後一集:楊千嬅介紹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及治療服務

今集由楊千嬅介紹東華三院的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及治療服務。楊千嬅與東華三院王澤森中西醫藥治療中心主任李捍東教授詳談後,對東華三院的中西醫結合服務有更深入的認識,並認為中醫和西醫互相取長補短,對病人有莫大裨益。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wMjg1NTgyNA==.html

《萬大善事有東華》第九集:蘇玉華介紹iBakery及i+o Styling Studio

蘇玉華到訪東華三院在位於堅尼地城的iBakery愛烘焙麵包工房,介紹社會企業iBakery及i+o全面美型格影樓。在拍攝期間,蘇玉華體會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看到東華三院社會企業協助有需要人士發展專長,建立自己的人生,感到十分佩服。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MTIxMDA2NA==.html

最後一集「中醫配藥員及助理」體驗實錄
11月6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最後一集「中醫配藥員及助理」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年青參加者到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以及廣華醫院的賽馬會中藥房體驗「中醫配藥員及助理」工作,除了協助中醫師為病人針灸,更會到中藥房秤藥和執藥。兩位參加者經過一天的體驗後,除了解有關工作,亦十分佩服中醫配藥員及助理的專業和細心。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zUxNjUxNg==.html

刻骨銘心東華情

東華三院145年來為香港不同階層的市民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服務,緊貼社會的需要,當中更有不少刻骨銘心的小故事。由11月開始連續五個星期,東華三院會聯同雷霆881推出《刻骨銘心東華情》節目,並由陳志雲先生擔任節目主持,帶領各位聽眾穿梭時空,見證「東華情,古今傳承」的精神。

節目分為「古」、「今」兩部分,先由《18樓C座》播音員聲演廣播劇話當年,再由多位特別嘉賓於訪問環節作感人分享。

 

 


第一集 – 文化傳承(歷史保育)

廣播劇:以1918年快活谷火災與馬場先難友紀念碑為主題
訪問嘉賓:馬棚墓園設計者第三代 何湛、東華義莊管理員 Sunny分享東華三院在文化保育的貢獻

日期:11月2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0:30 – 11:00
頻道:商業電台雷霆881

節目主持陳志雲先生、馬棚墓園設計者第三代何湛(左一)及東華義莊管理員Sunny(右一)。


第二集 – 亮麗人生(社會服務)

廣播劇:以戰後賑災為主題
訪問嘉賓:高錕太太 高黃美芸女士、東華三院社企iBakery義工 Christine、東華三院社企BiciLine員工 Gas暢談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現今的發展

日期:11月9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0:30 – 11:00
頻道:商業電台雷霆881

《刻骨銘心東華情》節目主持陳志雲先生與高錕太太高黃美芸女士(前排右)、東華三院社企iBakery義工Christine(前排左)及本院社企BiciLine員工Gas(後排左)暢談本院社會服務現今的發展。


第三集 – 神農氏傳人(醫療服務)

廣播劇:以「小婦人的信」為主題
訪問嘉賓:2003年非典型肺炎康復者胡建基先生、東華三院主治醫師戴菊英女士、粵劇名伶蓋鳴暉女士 細說東華三院的醫療服務

日期:11月16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0:30 – 11:00
頻道:商業電台雷霆881

《刻骨銘心東華情》節目主持陳志雲先生與2003年非典型肺炎康服者胡建基先生(右二)、東華三院中醫師戴菊英女士(右一)及粵劇名伶蓋鳴暉女士(左二)細說東華三院的醫療服務。


第四集 – 全人教育覓理想(教育服務)

廣播劇:以義學為主題
訪問嘉賓:2014年仁川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金牌得主暨校友譚湜琛先生、藝人暨校友陳敏之小姐分享在東華三院的求學歲月

日期:11月23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0:30 – 11:00
頻道:商業電台雷霆881

《刻骨銘心東華情》節目主持陳志雲先生與2014年仁川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金牌得主暨校友譚湜琛先生(左)、及藝人暨校友陳敏之小姐(右)分享在東華三院的求學歲月。


第五集 – 歡樂滿東華開創籌款先河(籌募活動)

廣播劇:以歡樂滿東華為主題
訪問嘉賓:電視台資深製作人何麗全先生、著名藝人汪明荃女士、東華三院第三副主席王賢誌先生暢談歡樂滿東華的演變和發展

日期:11月30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0:30 – 11:00
頻道:商業電台雷霆881

《刻骨銘心東華情》節目主持陳志雲先生與電視台資深製作人何麗全先生(右二)、著名藝人汪明荃女士(左一)及東華三院第三副主席王賢誌先生(右一)暢談歡樂滿東華的演變和發展。

第六集「iBakery烘焙學徒」體驗實錄
10月16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六集「iBakery 烘焙學徒」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年青參加者到東華三院iBakery 愛烘焙麵包工房體驗「iBakery 烘焙學徒」工作,協助製作創意曲奇餅及美味QQ波外,還嘗試後期包裝工作等。兩位參加者體驗了一天後,都對iBakery 烘焙學徒工作另眼相看。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DA3NDI4MA==.html 

《萬大善事有東華》第七集:森美介紹讀寫障礙支援服務

森美到訪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介紹其讀寫障礙支援服務。小時候同樣面對專注力問題的森美,表示兒時讀書比其他同學困難,但他深信只要像東華三院專業團隊般,向讀寫障礙的小朋友提供適切的幫忙、輕輕扶他們一把,小朋友就可以愉快地學習和成長。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NDgzNjIyMA==.html

第五集「特殊教育宿舍家長」體驗實錄
9月25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五集「特殊教育宿舍家長」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年青參加者到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宿舍體驗「特殊教育宿舍家長」工作,協助帶宿生參加課外活動、進行家教和管理學童飲食等。經過充滿歡笑聲的一個工作天後,兩位都跟小朋友們建立了感情,並認為今次的體驗十分難能可貴。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MjI3MjM5Mg==.html

《萬大善事有東華》第六集:周柏豪到訪東華三院文物館

周柏豪到訪東華三院文物館介紹歷史文化保育。他帶著相機走訪文物館內不同的地方,透過參觀展覽廳、鑑賞不同的牌匾和歷史悠久的檔案等,去認識東華三院歷史的演變,了解其「文化傳承」的精神。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MDU3MDU1Mg==.html

第四集「BiciLine生態導賞員」體驗實錄
9月4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四集「BiciLine生態導賞員」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參加者到東華三院BiciLine擔任生態導賞員的工作,體驗檢查單車設備、學習介紹景點的生態特色及重點歷史文物等等,致力向公眾人士推廣綠色旅遊。

足本訪問:9月4日下午4至6時 商業電台903 《好出奇》「東華創奇職」(http://www.881903.com)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yNTUwNjc0OA==.html

《萬大善事有東華》第五集:C AllStar到訪BiciLine及天秀墟

香港樂壇著名四人男子組合C AllStar到訪東華三院轄下兩個社會企業─「BiciLine」與「天秀墟」,介紹其服務的特色。東華三院多年來開辦不同類型的社會企業項目,認為不論是三低青年或基層家庭,只要稍加訓練和培訓,同樣都可貢獻社會。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xOTcxODkzNg==.html

第三集「文物館助理」體驗實錄
8月14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三集「文物館助理」體驗實錄

今集兩位參加者到東華三院文物館擔任文物館助理工作,幫忙保存文物、協助檔案數碼化和開文物館大門等,是一項特別的體驗﹗

足本訪問:8月14日下午4至6時 商業電台903 《好出奇》「東華創奇職」(http://www.881903.com)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ODYyMzA0MA==.html

「懷善披遠—香港.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

相關系列報導:

 

 


「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系列 — 跨世紀華人遷徙

十九世紀中開始,中國內憂外患,加上世界各地對勞工的渴求,觸發廣東地區數以百萬計華人遠渡世界各地謀生的浪潮,美國加州便是其中一個熱門落腳地。

翻開東華三院文物館館藏《1873年東華醫院徵信錄》(年報),當年東華醫院在多艘遠洋輪船上共施贈五十八副「金山裝棺」的開支清楚地記錄在檔案上。這些棺木都是東華醫院安排放在船上,暫時存放航程中不幸身故華人的遺體,回港後由親人認領或由醫院代為安葬,這項慈善服務一直深受華人稱道。這些紀錄是跨越世紀華人遷徙的另類佐證,也反映十九世紀香港和本院與世界緊密相連的關係。

2015年,東華三院慶祝成立一百四十五周年,本院將重新連繫太平洋的另一端,與美國洛杉磯華美博物館合辦「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展覽,回顧華人遷徙的歷史以及當中東華三院的慈善精神。


「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系列 — 離鄉背井的華人

19世紀中葉起到美國謀生的華人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為主,也有部分背景較好的商人。出洋華人大多來自中國廣東,又以四邑人 (即新會、開平、恩平和台山)居多。

自1848年加州發現金礦帶起淘金熱,全球各地都有工人蜂擁而至。例如在1853年就有至少3萬名華人從香港乘坐輪船到三藩市“淘金”,至1872年,兩地每月更有兩個定期來往航班,接載數以萬計華裔乘客。航運發達有利海上貿易,更促成香港南北行和金山莊商人的崛起,當時不少成功商人更担任東華醫院總理。

華人離鄉背井,遠涉重洋,前途未知卻先要面對三至四十天海上旅程的煎熬。一些輪船公司為增加收入和節省開支,把最下層船艙擠滿貧困的華工,逾額超載與扣減糧食和飲用水是常見的。華工日則並肩疊膝而坐,夜則交股架足而眠,整天囚於艙底,加上空氣污濁,缺乏醫藥,過的都是非人生活,因此船上死亡率極高。據統計,從1850至1856年間,華工出洋死亡率平均達25.2%。經過一輪顛簸最後平安到達彼岸的華工,面對陌生的國度又是另一番挑戰。


「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系列 — 念故鄉

19世紀中開始,數以百萬計廣東省華人出洋謀生,一別便是數十年,甚至要在異域渡過餘生。可是,他們對家鄉的思念卻從未間斷。

1906年,美國三藩市大地震後引發大火,燒毀了市政府的檔案包括人口出生及公民紀錄,政府必須重新登記資料。一些不法之徒乘機利用這個機會,慫恿一些非本地出生的華人虛報身份,騙取美國公民權。為此,以補領出世紙和家庭團聚等原因到達美國的華人數目大幅增加。1910年,美國政府在三藩市海灣的天使島增設入境審查站,從太平洋入境的亞洲人必須接受審查,核實身份,過程可能長達一年,最終有人順利成為美國公民,也有不少華人被遺回原居地。

在天使島上的華人都被安排在簡陋的木屋內等候審查,不能自由行動。面前未知的將來,更勾起對家鄉的想念。一些華人在牆上刻上詩句,例如「困囚木屋常愁悶,憶別家鄉月幾圓。家人倚望音書切,憑誰傳語報平安」,便描繪了華人在輾轉難眠的晚上,想念遠方的親人。

縱使華人旅居異地多年,但他們依舊認為自己只是過客,時間並未沖淡海外華人對家鄉濃厚的情感。情感上,他們透過書信,與家人保持著一線聯繫。經濟上,華僑又會把自己辛苦儲下的積蓄,以匯款方式透過香港轉寄給家鄉的親人,令他們有更好的生活。

生時念念不忘家鄉,死後能落葉歸根就是這些華人最大的願望。透過東華義莊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務,不少海外華人得以完成身後返回故土安葬的心願。


「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系列 — 落葉歸根

對於為改善生活終生飄泊異鄉的海外華人來說, 「落葉歸根」是他們最大的心願。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中期由東華提供的原籍安葬服務,曾協助無數海外先僑返回原籍安葬,得到後人的供奉。

東華醫院透過香港的轉口港優勢,與海外的華僑團體、輪船公司、善堂及地方組織合作,協助海外先僑返回原籍安葬。這些海內外團體聯繫在一起,構成一個以香港及東華為中心的環球慈善網絡。1899年建於大口環的東華義莊更成為之後半個世紀華人原籍安葬服務的重要中轉站。

藏於東華三院文物館的義莊文獻,見證了華人出洋的歷史,凸顯東華在原籍安葬服務中扮演的中介角色,可說是香港獨有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懷善披遠―香港 · 東華三院與華人遷徙」海外展覽系列 — 珍藏典分享:東華三院文物館檔案

美國洛杉磯華美博物館正舉行與東華三院合辦的「懷善披遠-香港∙東華三院與華人與華人遷徙」展覽,這是東華三院文物館首次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展出珍藏檔案和文物。

接近一個世紀的紙本檔案,記錄了當年東華為華人提供不同的服務,包括協助原籍安葬的故事。同一批檔案早年因存放環境和方法不當,發現時已被蟲蟻蛀蝕至破爛不堪,根本不能打開翻閱。為了拯救瀕危的歷史文獻,保存珍貴的資料,東華近年策動了不同的文獻修復計劃,聘請海外和本地專家修復數以萬頁計的文獻,然後製作數碼檔案,當中包括「東華義莊文獻」。

檔案修復後有利收藏,也保存了東華與香港息息相關的歷史。有系統地整理資料,在適當時候與大眾分享,可以把歷史傳承給下一代。為此,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即將推出名為「珍藏∙分享-東華三院文物館檔案」的網站,分階段上載部分精選的東華檔案,與全世界分享這些源於東華的珍貴歷史資源,傳承箇中的精神和價值。

第二集「CookEasy食物預備員」體驗實錄
7月24日商台「好出奇」播放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二集「CookEasy食物預備員」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參加者到東華三院社企CookEasy「煮餸易」餸菜包送遞服務擔任食物預備員工作,幫忙處理食材、加工、包裝及處理訂單等,這些看似簡單的準備工作,原來當中有不少的細節需要細心處理,對參加者來說是一項新奇的挑戰。

足本訪問:7月24日下午4至6時 商業電台903 《好出奇》「東華創奇職」(http://www.881903.com)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OTIyNTQzMg==.html

 

第一集「義莊管理員」體驗實錄
7月3日商台「好出奇」啟播

145周年院慶活動之「東華創奇職」
第一集「東華義莊管理員」體驗實錄

今集由兩位參加者深入肩負起文化傳承重任的「東華義莊」,親身體驗義莊管理員的工作,接受不同的考驗!

足本訪問:7月3日下午4至6時 商業電台903 《好出奇》「東華創奇職」(http://www.881903.com)

 

中國大陸用戶,請點撃以下連結瀏覽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3NDA2NzU0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