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Wah Coffin Home participates in exhibition on winning projects of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
Details for this press release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東華義莊獲邀參加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展覽
東華三院將由十一月二十一日起至二0一0年二月十七日期間於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其轄下東華義莊的建築模型、其盛載早期歷史海外華人原籍安葬的檔案以及東華義莊修復前後的舊照片。東華義莊於200五年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頒發「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於是次展覽同期展出的尚有十一項曾獲文物保護獎的本地文物建築。
東華義莊的歷史可遠溯至一八七五年,一八九九年正式由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前身) 管理。義莊在早期香港社會的殮葬服務上擔當重要角色,為本地居民及海外僑胞提供靈柩或骨殖暫存的地方;在十九世紀末更成為全球華人社會原籍安葬安排的樞紐。時至今日,義莊仍為海外及本地華人提供服務的地方。
東華義莊在不同年代曾進行擴建,因此莊園包含各種建築風格的特色,當中有本土鄉村建築、二十世紀初殖民地建築、以及傳統中式牌樓及涼亭等。雖然時有維修,但由於建築群建成的年代久遠,外表已很殘舊。二00三年,東華三院為義莊進行全面修復工程,回復整個建築群的傳統風貌。修復工程的工作異常艱巨,第一期工程於二00三年一月開始,三月完成;第二期於二00三年八月開始,翌年三月完成。在長達差不多一年半的工程期間,義莊如常運作,並沒有對前來義莊拜祭先人的市民造成太大不便。修復工程於二00五年分別獲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以及香港文物獎 (2004)「文物保存及修復獎」榮譽大獎,並在「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中獲以下得獎評語:「東華義莊的修復工作保存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類型,以及一個能夠反映香港社會歷史演變的重要文化機構。義莊內的建築群包含中國傳統以至現代建築元素,工程因審慎保留了百年來義莊內所增建的建築物而廣受讚譽。恰當糅合傳統建築工藝及當代建築技術的修復方法,保存了義莊的原貌及神髓,讓它繼續服務公眾。」修復工程為香港保存了一項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建築,同時亦為香港歷史保留重要一頁。
為紀念於二000年成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成立十周年,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曼谷辦事處、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合辦「風采再現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香港得獎項目」展覽,主要介紹文物古蹟保護獎以及十二個香港得獎項目,並展出部分得獎建築物的構件、建築測繪圖、文獻及模型等。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1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17個中西醫療衛生服務單位;50間學校及144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8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主任劉冠華女士聯絡。
![]() |
圖為發展局林鄭月娥局長於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展覽開展禮上頒發紀念品予東華三院,由吳志榮執行總監代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