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回應2022年施政報告
協力政府為市民謀福祉 為社會謀發展

 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are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東華三院董事局對政府在施政報告中計劃在醫療衞生、教育、安老、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房屋,以及勞工福利等方面針對性制定政策及增撥資源表示歡迎和支持。東華三院會密切關注政府有關政策的詳情及發展,並以民生所需為本,積極配合政府各項政策,為市民推出更多及時和優質的服務與支援,推動社會發展,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同心同行建設更幸福的香港。

東華三院主席馬清揚先生回應:「東華三院十分支持施政報告中提及『青年興則香港興』的長遠香港發展目標,並歡迎及支持政策制定推動STEAM教育的發展方針,本院近年亦在屬下中小學積極推動STEAM教育,其中包括引入無人機相關課程、強化編程教育等,期望培育學生探索科創領域,以迎接未來科創社會的發展。另外,過渡性房屋項目亦是本院近年支持政府房屋發展的重點項目,我們歡迎施政報告進一步落實過渡性房屋項目,本院的馬鞍山落禾沙過渡性房屋亦計劃於年內進行動土,加快配合房屋發展方針,協助解決香港居所問題,讓市民安居樂業。」

就施政報告中個別的政策措施,本院的回應詳列如下。

 相關範疇  回應
醫療健康
  • 本院歡迎政府對社會福利及醫療衛生的持續投入,特別是在繼續提升公營醫院服務的同時,不忘檢討現時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提出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銳意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發展方向。本院相信透過公私營合作下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及「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可有效縮短巿民輪候公營服務的時間,更早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除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外,本院建議政府考慮逐步擴展計劃至更多其他慢性疾病。
  • 本院亦希望政府不忘繼續推動癌症預防及篩查服務,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包括為特定年齡組群女學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長遠可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病率。本院期望政府可盡快落實資助更多特定人士接受癌症篩查服務,及早治療,防患未然。
  • 本院亦支持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專業服務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並建議加強有關的公眾教育,讓基層市民掌握如何更有效使用醫療券及鼓勵長者接受疾病預防服務,同時期望政府可檢視現時2,500元醫療券值能否足夠推動長者使用更多元的基層醫療服務,定必能紓緩市民的經濟負擔。本院希望政府能繼續關注社會上弱勢群體、癌症及不常見疾病病人的醫療需要。
  • 本院亦歡迎政府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於指定情況下,免轉介直接為病人服務,這樣可以縮短病人輪候西醫轉介的時間,加快病人的復康進程,同時亦減輕公營醫療的負擔。
  • 為確保香港醫療系統有足夠醫護人手,除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外,我們希望政府亦能關注其他醫療職系,繼續增加各醫療職系的培訓學額;對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護人員亦應限制其執業範圍,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及照顧弱勢群體病人需要。
中醫藥發展
  • 本院欣喜過去多年政府一直投入資源發展中醫藥服務,面對本地市民對中醫服務需求大增,本院歡迎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的名額由每年60萬個增加三分之一至80萬個,但考慮到三方合作公營中醫診所的服務量已幾近飽和,本院建議政府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方式,讓非牟利團體營辦的中醫診所參與提供服務。
  • 本院認同常規化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並擴展至更多醫院和病種是刻不容緩,由於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推出多年,中西醫團隊對協作治療模式已有相當經驗,本院建議當局給予中西醫團隊更大自主度去計劃及推行協作計劃,寬納入職標準及服務要求,讓更多病人可受惠。
  • 中醫在治未病及保健方面有獨特優勢,本院建議政府亦宜加強有關的公眾教育,及資助基層市民使用中醫治未病服務。
  • 我們認為賦權予中醫師指示病人接受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更是刻不容緩,這將有利中醫業界長遠發展。本院建議政府可考慮透過中醫藥發展基金撥款以加強中醫師在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方面的教育及培訓。另外,專職醫療人員的法定註冊制度亦應包括中藥師的註冊制度。
教育
  • 本院屬校近年積極推動STEAM教育,對於施政報告指出以配合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大方向作為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十分贊同。其中施政報告更就課程規劃作出方向性指引,並加強課程領導及統籌、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具質素的學生活動,為STEAM教育的發展定出明確策略。本院期望政府能在STEAM課程發展、教師培訓及人手配置等方面,為學校提供所需資源及有系統的專業支援,同時多關注大學及中學數、理等基礎學科對STEAM教育的支撐作用。
  • 本院屬校在疫情以前,共締結了100對姊妹學校,並經常與內地學校組織交流及體驗活動,並與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暨南大學等專上院校合作開辦教師培訓課程,又以辦學團體角色籌辦聯校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培訓,增強師生對國情的了解,加強國民身分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對於施政報告倡導全校參與模式完善國民教育,深表認同。本院期望各師資培訓機構,在準教師培訓課程及教師進修課程,能提供更多相關培訓元素,使教師們能有更充分的裝備。對於施政報告要求新入職教師及擬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本院亦十分歡迎,希望政府及早公佈有關細則,使各法團校董會可以提前作出有序安排。
  • 本院完全認同教師須肩負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國民身分認同的重任,支持教育局會從入職、操守及培訓等多方面加強教師管理,歡迎政府推出教師專業操守指引,為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教師培訓、教師管理提供明確的參照準則。
  • 在幼稚園教育方面,本院歡迎政府撥款為幼稚園校進行校政電子化以提升效率,並改善校舍的通風狀況,又增撥資源讓幼稚園舉辦校本活動,推廣中華文化教育,希望這些撥款在項目啟動後能計算入生均津貼額列作經常性津貼。
  • 施政報告發展「職業資歷階梯」並推出應用教育文憑課程,讓中六畢業生取得正式學歷,同時透過優化高中應用學習課程,對推動職專教育發展具積極意義。本院建議政府同時亦可考慮加強中、小課程中對社會不同行業及職業的認知,並為學校提供支援,加強生涯規劃教育中的職業導向教育。
  • 本院歡迎政府擴大「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並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解決社會對特定服務的殷切需求。本院開設的東華學院,將在這方面全力配合政府的發展方向。
  • 為促進清貧學生的發展機會,提升他們的發展動力,本院十分認同「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的工作方向,並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能持續增加名額和擴闊受惠對象。
  • 本院向來重視學生體育發展,多年前已推出「體藝精英支援及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發展體育潛能,對於政府透過推廣「城市運動」促進體育普及化,增設康體設施,並大力推動體育專業化和產業化,本院深表歡迎。
  • 本院屬下的教育心理服務中心多年來提供自閉症學生的支援服務,對政府推動的「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計劃十分認同。
  • 本院支持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在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並透過加強培訓、完善服務規劃等措施提升服務質素。短期內也有需要加強巡查執法。
  • 本港學生人口持續下降,按照現行的教育政策及學額安排方法,學位供應必然供應過剩。從整個人口結構角度看,基礎教育系統的收縮,會導致教育周邊產業的相應收縮,長遠亦會涉及勞動人口及人口年齡結構平衡的問題。在處理目前學額供求失衡的同時,本院建議多從人口政策、社會發展規劃及大灣區融合等角度考量本港基礎教育體系的發展方向。
社會服務
  • 本院歡迎政府擬於2027年底前增加20%資助安老院服務名額,並在合適用地項目預留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福利用途等,以長遠增加服務量。此外,本院早前已參與政府推出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計劃透過重建現在安老院,以增加安老宿位供應,建議政府加快或簡化上述「特別計劃」的審批流程,以加快新服務單位落成。然而,增加宿位供應的長遠措施並不能即時解決現時資助安老宿位不足的情況,本院建議政府考慮增加院舍券的面值,鼓勵更多有支付能力的長者或其家人利用院舍券購買所需住宿照顧服務,以更有效縮短資助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
  • 本院歡迎政府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並建議局方考慮容許政府津助的安老院及合約院舍輸入內地護理員,並為輸入的內地護理員提供政府認可的指定就業培訓計劃,以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
  • 本院歡迎在未來五年額外資助超過1 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畢業後在福利界服務最少三年,以增加護理人手。此外,就政府將全面檢視院舍員工技能及資歷要求及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本院建議政府未來增設具認可學歷資格的安老業專才培訓課程,以推動安老服務專業化,從而吸引有志者加入護老行業並發展成為長期事業。
  • 本院歡迎政府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 000人,於2025-26年度增至12 000人,並將服務券適用範圍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以應付多方面的需求。可是,根據社署以往劵值的加幅,實追不上人手薪酬的調升,本院冀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增加劵值及服務價值,並簡化有關服務運作的行政程序,以提升服務機構營運效益,好能維持優質的服務質素。
  • 本院亦支持政府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並於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與時並進,好能應付長者於不同階段的需要。可是,社署以往未有增撥更多的資源予資助機構營運60歲以下人士的服務,本院期望政府能進一步增撥資源以增加有關支援服務,如開展資助的年輕長者服務單位,以減少機構需調撥額外資源予新增的服務範圍,以解決現有服務使用者與新增的使用者競爭資源的情況。
  • 本院十分認同政府推行「加強支援照顧者」措施,將低收入護老者津貼恆常化,並把每月津貼金額由$2,400增至$3,000元,名額約10,000個。可是,於2013年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專題報告顯示,家庭照顧者的數字已達22萬人,於老年化人口的趨勢下,所需要照顧的長者及護老者的服務需求只會不停上升。本院期望政府進一步增加津貼名額,及檢視提升津貼金額的可能性。另外,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更需要額外的關顧,故本院認同政府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對於政府提出明年起落實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和支援專線;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和優化服務查詢系統;推動社區為本的照顧者朋輩支援等措施,減少照顧者因照顧壓力過大而出現危機,本院深表支持。
  • 本院歡迎政府提供資源加強精神健康服務。就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針對不同群組需要,提升社會精神健康水平。社會福利署亦會加強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服務。除繼續資助民間推行社區支援項目外,本院亦支持政府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提供即時支援及轉介服務。
  • 兒童的心智及機能發展在幼兒期十分關鍵,本院歡迎政府承諾由2024-25 年度起,為有特殊需要兒童而設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達致「零等候」。這措施對特殊需要兒童家長來說是一大佳音。此外,政府承諾增加10%殘疾人士日間康復、住宿照顧及暫顧服務的名額,雖然未能滿足所有服務使用者需要,但亦能滿足部份訴求,期望政府將来再投放資源,減短輪候服務時間以滿足需求。
  • 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教師應肩負培育學生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因此,本院幼兒園一直重視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操守,亦提供相關的培訓以令他們認識香港的制度,特別是《基本法》,因為《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區的憲制性文件,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對於擴展《基本法》測試要求至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推出專業操守指引及內地考察的措施深感認同,並會就各項措施仔細考量及具體落實。
  • 本院支持政府照顧青年居住需要,並擴大「青年宿舍計劃」,由政府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和旅館並將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亦歡迎政府物色合適的賣地計劃項目,以試驗形式要求發展商預留一定數量的單位支援「青年宿舍計劃」。本院的青年宿舍亦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落成及投入服務。
  • 本院歡迎現屆政府針對跨代貧窮問題、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率領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從政策層面介入協助基層學生脫貧,並協助其為將來人生規劃發展,提供各項實質支援。
  • 本院作為「共創明Teen」計劃營辦機構,深深了解基層家庭資源缺乏,基層家庭的學童在學習環境、生活網絡、發展興趣資源亦相對缺乏,「共創明Teen」計劃正正能針對基層學童的困境,以友師同行的模式,拓闊學童的眼界及網絡,並為其人生規劃提供寶貴意見,協助其建立正向人生觀,為基層學童的成長階段注入動力及養份,大大提高擺脫跨代貧窮的機會。
房屋政策
  • 本院欣悉政府重點解決香港居住問題,以積極增覓土地、壓縮精簡造地程序、放寬發展限制、提高發展密度、加快審批建築圖則、發展綠化地帶等各項措施,除能提速提量增加房屋供應外,更可增加醫療、社會服務及教育等多元發展空間。
  • 本院支持政府全新的「簡約公屋」計劃及落實進行中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以標準簡約設計及組裝合成建築方式快速建屋,並結合傳統公屋,大幅增加房屋供應,解決不適切居所的問題。本院願意配合政府有關措施,並按需要參與建設、營運及管理。本院現正發展興建三項過渡性房屋項目,包括馬鞍山落禾沙里、啟德沐安街及元朗流浮山,將提供及營運2,100個單位。作為過渡性房屋的營運機構,本院深切體會「安樂窩」為基層家庭帶來的改變,並樂見政府介入興建「簡約公屋」,除能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外,亦能提高效能,發揮各界所長,相信能更有效銜接公屋編配安排。本院亦深信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副司長黃偉綸分別帶領的「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能加快本港建屋造地的效率,達成基層市民安居樂業的願望。
  • 市區重建方面,本院支持政府加快步伐降低強拍業權門檻,令高樓齡物業能早日得以重建,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歷史文化、傳統保育與傳承
  • 本院歡迎政府制訂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銳意發展本地文化事業。
  • 本院將與廣東及大灣區文博及學術機構交流,如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澳門歷史博物館、澳門檔案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新會博物館、中山大學及五邑大學,促進學術文化交流及專業發展,進一步發掘及推廣東華三院與內地緊密合作關係的歷史。
  • 積極協助安排本院職員、老師及學生考察大灣區文博機構及歷史文化遺跡,加強對東華與國家同氣連枝歷史的認識。
  • 本院歡迎政府推出六億元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長遠地可重塑具香港特色的地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及為宣揚本地廟宇及傳統文化帶來正面影響。
  • 本院作為管理最多法定古蹟及評級廟宇建築的非政府機構團體,去年起亦分別與旅發局及本地旅行社合作,舉辦以廟宇為中心推廣活動及多次一日遊活動。本院並將配合施政報告內的相關政策和方針,繼續推動本地文化古蹟旅遊。
環境保護
  • 本院支持政府的環保政策,加緊以節約能源、推動綠色運輸及全民減廢各項措施,向着「碳中和」的目標邁進。我們十分樂見政府組成新的「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減碳策略向各界提供意見,合力建造綠色宜居都市。
  • 本院會貫徹「綠色社福機構」的理念,繼續積極推行及優化環保工作,將低碳生活帶到社會各層面。除致力減低日常能源需求外,本院於服務單位及物業會採用高效設備,善用綠色能源,以減低碳排放量。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5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60個教育服務單位、229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4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及重點計劃。

* 完 *

 如有查詢,請致電2859 7857或電郵joanne.wy.choi@tungwah.org.hk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蔡慧宜小姐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