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155周年誌慶——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集新書發布會
傳承百年醫術心得 推動香港中醫專科發展及中西醫協作治療
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are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香港,2025年3月13日)東華三院自成立全港第一所華人醫院——東華醫院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贈醫施藥」的宗旨,為市民提供全面的中醫治療服務,並率先在香港展開中醫專科及中西醫協作治療的服務,廣受大眾歡迎。適逢東華三院155周年誌慶,匯集眾多資深中醫師行醫心得的兩本中醫藥書籍已於上月(2025年2月)出版,並在今日舉行新書發布會,分享本院在中醫藥服務和經驗傳承的豐碩成果,以及未來發展。
兩本新書內容涵蓋臨床實例分析及實用藥方,為專業中醫師及病人提供寶貴的參考。其中,《東華三院資深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集(第一輯)》,結集24位資深中醫藥專家的臨床心得,涉及傳染病、針灸推拿及多個專科範疇,並記錄了東華三院中醫藥專家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的經驗;而《朱丹東華中醫二十年》則聚焦朱丹醫師在東華三院行醫20年來的歷程,重點分享腎病的中西醫協作治療模式及疑難病治療,並記錄以中醫治療慢性腎病、減少類固醇副作用,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質素方面的療效。
引入內地中醫專才 積極培訓本地中醫師
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致辭時表示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東華三院作為本港中醫藥發展的先驅,積極配合政府政策,開展中西醫協作的治療服務,並設立中醫藥專科中心、中藥檢驗中心等,致力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的現代化與專業化。時至今日,東華三院先後成立6間中醫藥專科中心,屬下中醫單位每年平均服務超過60萬人次,當中免費中醫普通科門診的受惠人數便達15萬人次。鄧主席說︰「今年是東華三院成立155周年,我們將持續擴展中醫藥服務,包括增設第4間中醫流動診所、擴展社區中醫診所及院舍外展服務,並繼續開展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及會診服務,弘揚中華傳統醫術與智慧。此外,廣華醫院完成第二階段重建後,將計劃籌備以中醫中藥為主體治療的中醫病房,預計病床數目超過50張,期望與時俱進,為社會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指出,東華三院十分重視中醫藥臨床經驗及學術傳承,先後與本港三間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轄下的中醫藥學院合作,成立中醫教研中心,兼備教學、科研及服務的功能。同時,東華三院自2001年起積極引進內地中醫專才,透過成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及其他專科學術項目,進一步栽培本港中醫臨床人才。多年來,本院屬下各個中醫服務單位為本港中醫學院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實習機會,累計約500名學生受惠,亦先後招聘360名中醫本科畢業生,提供在職培訓,發揮傳承經驗知識的精神,讓他們透過跟隨資深醫師學習,及得到專業臨床指導,培育他們成為本港中醫臨床服務的骨幹成員。
開創先河 設立中醫專科門診
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主任李捍東教授表示︰「東華三院於2001年與本地大學開辦全港首間中醫藥專科中心——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提倡專科專病的診症模式、優質的中醫藥治療,由初期引入外科、婦科,以至後來開設兒科、腫瘤科、呼吸科,讓不同患者能夠得到適切的治療。近年,6間中醫藥專科中心每年總服務人次超過35萬。至2006年,東華三院進一步優化服務,東華醫院及廣華醫院成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為西醫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治療服務,更好地融合中西醫療協作,深受病人及家屬支持。」
《東華三院資深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集(第一輯)》其一章節,總結20個病例探討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期接受中醫治療的成效。以46歲的陳女士為例,她2020年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病情一度危殆,需轉入深切治療部並切開氣管輔助呼吸。住院共一個半月後出院,她仍感到疲倦乏力,步行後感氣喘,不能上樓梯。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遂以益氣養陰湯進行治療。經過3個月的中醫藥調理,陳女士已能徒步上6層樓梯,疲倦及氣促症狀完全消失,康復痊癒。
東華三院顧問中醫師朱丹醫師在會上分享:「中西醫協作發揮了優勢互補的作用,提高治療成效。東華醫院2009年開始在腎內科推行中西醫會診模式以來,對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十分顯著,打破了坊間對腎病患者接受西醫治療期間,避免服用中藥的誤解及疑慮。書中總結了30個與腎病相關的經典病案,患者服用中藥長達3至10年以上,記錄他們治療前後的檢查結果,為中西醫協作治療提供了實例支持。」
朱丹醫師分享,其中一名20歲腎炎及腎衰竭患者需長期服用大量類固醇,自2004年開始接受中醫藥治療後,逐步減少類固醇的劑量。該患者最初每日需服用60mg類固醇以抑制腎小球的免疫反應,但導致免疫系統紊亂。隨著中醫藥的介入,類固醇劑量逐年減少,至2016年後穩定在每日4mg,並配合每周兩劑中藥,身體機能得到了明顯改善。
現時東華三院設有2間中醫普通科門診部、6間中醫藥專科中心、3間中醫流動診所、2間社區中醫診所、5間中西醫藥治療中心、1間中央煎藥中心及1間中藥檢驗中心。未來,東華三院將繼續深化與本地及內地中醫藥機構的合作,在科研、教學及人才培養方面推動更多項目,造福社會,惠澤市民。東華三院亦推出近20種藥膳湯料、3種保健茶包,並研發中藥膏方及外用膏藥,配合不同市民的需要。
東華三院中醫服務里程碑
1872年 | 成立全港第一所華人醫院——東華醫院,使用中醫中藥為門診及住院病人診治 |
2001年 | 與本地大學開辦全港首間中醫藥專科中心——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
2003年 | 東華三院-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西區成為首間接受醫院管理局資助的三方合作中醫教研中心 |
2006年 | 於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設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展開中西醫協作服務,同年亦成立中藥檢驗中心,負責中藥測檢、鑑定工作 |
2009年 | 成立首間以「治未病」預防保健為宗旨的東華三院王澤森上醫館 |
2011年 | 設立第一間中醫流動診所 |
2014年 | 成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由國家名老中醫實行專科專病臨床教學,栽培本港中醫人才 |
2015年 | 設立東華三院李恩李鋈麟父子中央煎藥中心,是首間由非牟利機構營運及具規模的中央煎藥中心 |
2017年 | 成立首間社區中醫診所「東華三院六福集團中醫診所」 |
2025年 至2028年 |
將增設第4間中醫流動診所,進一步擴展中醫服務網絡;廣華醫院完成重建後,將籌備以中醫中藥為主體治療的中醫病房,預計病床數目超過50張 |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80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46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4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
圖一為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中)、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左二)、廣華醫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主任李捍東教授(左一)、東華三院顧問中醫師朱丹醫師(右二)及東華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暨內科顧問醫生雷聲亮醫生(右一)於新書發布會上,分享東華三院在中醫藥發展與傳承方面的豐碩成果。
圖二為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左四)聯同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左三)、東華三院醫務科主管李愛清女士(右一),以及參與編撰新書的中醫師、醫生於新書發布會合照。
圖三為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右)、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左)支持本院兩本中醫新書出版並分享本院的中醫藥發展。兩本新書分別是《東華三院資深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集(第一輯)》及《朱丹東華中醫二十年》,於東華三院轄下中醫診所、各大書店、「一本」網購平台、紅出版網上商店等均有發售。
圖四為資深顧問中醫師指導年輕中醫師,促進專業知識的傳承與發展。
圖五為東華三院推出多款自家品牌「藥膳湯料」,選用優質中藥材,配合不同市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