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ing Ceremony of Ginny Man Archives Repository of the TWGHs Maisy Ho Archives & Relics Centre
(Details of this press releas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
文穎怡檔案庫命名典禮
保育及傳承珍貴歷史文化
東華三院百多年來的發展與香港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一直擔當著文物保育先導者與守護者的角色,肩負起文化保育、守護、承傳及推廣的責任。該院早於1970年設立東華三院文物館,去年更以自資物業成立「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將東華寶貴的歷史資料文獻妥善保存,進而開發該院更多歷史文化資源,與民共享。
文穎怡小姐為東華三院第五副主席,今年同時出任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令她有一份使命感去為該院的文化保育傳承工作出一分力,早前更捐款一百六十八萬元支持檔案及歷史文化基金,為答謝她的慷慨解囊,該院特別將檔案及文物中心內的檔案庫命名為「文穎怡檔案庫」,並於2月24日舉行命名典禮,邀得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SBS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
「文穎怡檔案庫」為檔案及文物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面積約1,500平方呎的獨立空間,設有24小時溫濕控制及防火系統,妥善保存東華三院140多年來珍貴的歷史檔案,包括全球獨有的東華義莊文獻,從1873年至今來自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及東華三院的年報,由1903年開始的董事局會議紀錄,以及反映香港醫療發展史的廣華醫院醫療檔案等。由於廣華醫院重建工程於去年中展開,為免存放於醫院中央的東華三院文物館的檔案及牌匾對聯受到影響,該院已順利將它們遷移至檔案及文物中心,其中全部檔案現已在「文穎怡檔案庫」妥為安放,作永久保存。
存放在檔案庫內的文獻檔案,不但是歷史紀錄,亦是追溯社會發展變遷的寶貴印證。當中數以萬頁計的「東華義莊文獻」,是華人原籍安葬歷史上一批數量龐大,而且種類不同的原始史料,包括全球華人寄到義莊的信件、入莊申請書和保證書、停棺合約、棺骨登記冊、收據及骨殖提單等。資料亦顯示出東華義莊在19至20世紀作為全球華人慈善網絡中心的特殊地位,勾劃出獨特時代的華人移民史,而這段歷史正正與香港及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
文獻、文物的修復是長時間的工作,需要相當的人力物力資源,持續的資助對文物保育、文化傳承工作是非常重要。檔案庫較早前接收了一批由東華義莊移交至東華三院文物館永久保存的檔案,包括以散張出入義莊紀錄為主的數千張檔案,其狀況較差並且一直未有資源處理。該院感謝文副主席慷慨適切的捐款,讓該院得以開展相應的修復和數碼化計劃,令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檔案煥發新的生命力,實踐文化傳承的使命;同時也希望可利用豐富獨特的歷史資料,推動品德教育,啟發年輕一代從多角度深入了解香港以至華人社會的發展歷程及歷史。
為了保存珍貴的歷史文化,並讓市民大眾特別是下一代更加認識香港,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將舉辦更多公開講座及學校教育活動。同時,該院亦將傳承工作亦不斷現代化,透過數碼技術,令珍貴的檔案文獻有了生命,由靜置於檔案庫的紙張,躍然存活在電子媒介。2016年推出的「珍藏‧分享—東華三院文物館檔案」網站www.twmarchives.hk,讓世界各地人士都可透過互聯網瀏覽及搜尋部分東華三院文物館的館藏歷史檔案,利用科技衝破時空地域界限,從而成為過去與社會大眾之間溝通橋樑。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03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8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3個教育服務單位及21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並設立東華三院檔案及文物中心,讓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儲存。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85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東華三院主席馬陳家歡女士(右九)、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SBS太平紳士(右十)、東華三院副主席暨檔案及歷史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文穎怡小姐(右十一),以及一眾來賓為「文穎怡檔案庫」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