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晚晴服務試驗計劃」助長者於護老院安享終老減少末期病患長者臨終痛楚及家人焦慮
東華三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與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自二0 0九年九月起,合作推行「晚晴服務試驗計劃」,目的是為患有末期病症的長者提供到診紓緩服務,讓他們毋須轉送往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救治,可留在護理安老院接受照顧,並於熟悉的環境、在醫護人員及家屬陪同下安享終老。經過一年的努力,晚晴服務計劃已為23位末期病患長者提供到診及紓緩服務,並在瑪麗醫院急症室的全力支持下,有7名長者已决定選擇留在護理安老院照顧直至終老,而其中兩位,分別於二0一0年六及九月在多名家屬及安老院職員陪伴下,在院內安詳地度過生命最後的一刻。
根據醫院管理局年報的數據,在二00六至0七及二00七至0八年度醫院內的死亡比率,均為每1,000名人口內3.7名。以香港人口約七百萬人計,每年在醫院逝世者約有25,900名,即佔每年4萬死亡人數的64.75%。然而在美國,護理安老院舍卻是較多人離世的地方,亦是提供終老照顧的地方。
至於在香港,基於「死因裁判官條例」及醫院管理局的實務指引,一般護理安老院舍,遇上有末期病患長者病情稍有不穩,便須立即安排救護車送往急症室,若長者入院留醫超過24小時才離世,方可由醫院醫生簽發死因證明書,否則,遺體可能需送往政府公眾殮房,等候驗屍。這種安排往往令末期病患長者受到不必要的救治,病人也無法自行選擇在其熟悉的環境及熟悉的護理人員獲得照顧,安詳及有尊嚴地度過生命的終結,過程中也會增添家屬的焦慮。
東華三院於三月十二日舉辦「醫社合作新里程、臨終關懷耀晚晴」研討會,與業界分享「晚晴服務試驗計劃」的推廣及成效,並且邀得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醫生、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太平紳士、醫院管理局港島西聯網總監陸志聰醫生及東華三院梁定宇主席擔任研討會的主禮嘉賓。
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致詞時表示,在醫社合作的框架下,晚晴服務試驗計劃讓長者真正得以安享終老,家屬也深感安慰,做到「能者善生、去者善終、留者善別」。他表示,期望未來各區的醫院及其他護理安老院舍也能攜手合作,推出出合作,推兇為携,遺體便需送往政府公眾殮房,等候驗屍。這種安排,類似晚晴照顧服務的計劃。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23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19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0間學校及148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52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主任莊志聰先生聯絡。
東華三院舉辦「醫社合作新里程、臨終關懷耀晚晴」研討會,與業界分享「東華三院晚情服務試驗計劃」的成效。
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與眾嘉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