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0九年 八月號
- 做個「潮」爸媽
越峰成長中心 一位在本院學校工作的教育心理學家表示,在校園裡不難發現新一代的孩子似乎都練就百般武藝,不但要爭取學術出眾,更要兼通藝術、音樂或體育。在這樣的一個鼓吹競爭的校園環境裡,父母都忙着把孩子培育成為最出色的個體,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才發現許多問題被忽略了。近年,報章經常廣泛報導青少年沉迷網路世界、瀏覽網上色情資訊、還有網路騙案、少女援交問題及青少年吸毒等,都成為家長和師長最為棘手的問題。那位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在努力發展孩子的腦袋的同時,不要忘記培育孩子的心。她的話說得語重心長,亦帶出許多含意。 |
8月8日,由保安局禁毒處及禁毒常務委員會舉辦、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及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協辦的「做個潮爸媽」家長講座上,一名剛滿十六歲的青年,憶述如何接觸毒品,以及如何在母親及康復機構支持下成功戒毒。這位母親的成功經驗印證了如家長採取有效的管教方法及適當的溝通模式,對子女成功戒毒可起着積極作用。
講座當日,主辦機構邀請了兩名青少年分享他們對父母管教的看法。時下青少年不接受父母終日嘮嘮叨叨、耳提面命式的管教方法,父母即使急得如鍋上螞蟻也無補於事。反之,父母必需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技巧及冷靜地與子女討論吸毒問題,嘗試接納子女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尊重他們的私隱,及適時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關心,才能邁向雙贏局面(讀者亦可瀏覽http://www.parentedu-fightdrug.org.hk/zh/book.php)參閱《無毒家教有妙法》中的技巧篇。
於2002年成立的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一直為不同年齡的吸毒人士提供戒毒輔導,中心主任鍾燕婷女士在她多年輔導工作中,曾目睹毒品種類在不同時期的演變,荼毒青少年。白粉、大麻、天拿水、藍精靈、咳藥水、搖頭丸、冰、K仔(氯胺酮)……那些早年被稱為「軟性毒品」或「精神藥物」的物質,其實與真正毒品無異,其所產生的心癮及對身體造成的創傷同樣嚴重。鍾主任謂:「隨着K仔的普及化,我們看到吸毒問題在校園迅速蔓延,對那些學業成績稍遜或學習動機較薄弱的學生組群傷害最嚴重。過往,我們的校園教育講座由中三、四年班開始;但今天,我們必需將預防工作推前至中一年班,甚至小學六年班。」
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一直重視從家長教育入手預防子女染毒,早在2006年便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作,進行「動員家長參與禁毒工作」研究計劃,並於2008年完成製作「溝通管教有妙法」──預防及處理青少年偏差及成癮行為家長證書課程。該課程具備實證研究支持,提倡父母肯定子女本身的優點和長處,並強調發揚人性美德以抗拒外來誘惑,協助子女在成長路上遠離毒品。
高危組群的稚齡化非但出現於吸毒行為上,亦同時出現在瀏覽網上色情資訊、援交等行為問題上。而且,這些偏差的行為更形成年青人的次文化,被扭曲為是趕上潮流的事物,影響力之深足以和社會的道德規範抗衡。
K仔對人體構成的多種永久性的傷害已得到醫學界臨床驗證的支持。不少年輕的吸毒者卻低估毒品對身體的傷害,以至當他們發現身體出現手震、胃痛、尿頻、小便出血或疼痛、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時才醒覺過來。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於2008年6月在政府禁毒基金的資助下,推出「驗出新動力」計劃,邀請醫療界加入為求助者進行身體檢查及提供個別的健康指導,幫助勸止年青吸毒者遠離毒害。參加計劃的私家醫生之一的李奮平醫生謂,遇到不少藥性未過、踉踉蹌蹌走來求診的年輕吸毒者。「他們都很乖,其實也擔心自己的身體,但對毒品的害處則半信半疑。」李醫生補充道,他常提醒自己要「放下身段」,不能全以醫生權威的口吻作出警誡,要軟硬兼施。「我對年青人說,要愛惜自己。毒品對你造成的損害是長期的,不要再摧殘自己的身體了。」觸覺靈敏的李醫生,看着年青人步出診療所的剎那,已然知道這次會面是否成功。「大概八成的求助者可以救到!不過,這不是我的功勞……最重要是社工做了許多前期工作。」
迅速的社會轉變帶來日新月異的競爭制度,如果人們能以包容的角度看待能力稍遜的社群,多給予發展空間和資源,相信青少年問題亦有所舒緩。一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同時破壞了傳統的價值觀念,令本來維繫行為操守的道德文明幾近蕩然無存。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問題,我們應否深思,對新一代的心性教育做得夠不夠深入和貫徹?家庭力量最能承托社會問題,父母應否檢討管教子女的方法是否與時並進?是否因應孩子成長期的不同需要和他們展現的能力差異,以愛和忍耐引領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的子女是否吸食毒品?
以下是一個吸毒危機的測試,試根據你子女的近況,選擇合適的答案。
行為
學業或工作表現轉差
神不守舍、自言自語、精神恍惚
經常索取金錢,甚至偷取財物
認識吸毒的朋友
說話開始有口吃現象
個人物品
擁有錫紙/飲管/經改裝的飲品樽等服食毒品的工具
不明來歷的藥物/煙紙/煙管/煙壺/咳水瓶
藥袋、紙袋或膠袋內有藥物
衣服有異味
情緒及生活習慣
數小時內不斷飲用大量清水或凍飲
改變進食習慣(如突然缺乏食慾)
情緒不穩定,情緒起伏很大、變得脾氣暴燥
感到疲倦、彷彿、呆滯、反應遲緩
記憶力衰退
渴睡 (睡足一至兩天)
社交
長時間流連在外、離家出走
與朋友聯絡時表現神秘
獨留房中、逃避與家人接觸
去的士高、狂野派對、遊戲機中心等高危地方
向同事、朋友借錢,但說不出理由
身體狀況
尿頻
經常流鼻水、流鼻血、鼻子紅腫
經常尿道發炎
身體有不明瘡疤
爛牙、便秘、腹瀉
測試分析請登入 http://www.parentedu-fightdrug.org.hk/zh/book.php 下載「家長向子女推行禁毒教育」。
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
電話 :2884 0282(辦公室), 2884 1234(濫藥輔導熱線電話)
地址:香港筲箕灣寶文街六號東華三院方樹泉社會服務大樓九字樓
*中心經費由社會福利署撥款資助,專責為港島及離島區居民提供服務。
![]() |
曾蔭權特首(前排左五)出席「做個潮爸媽」家長講座,他重申:「對毒販,要嚴打;對學生,要愛護」。本院為講座的協辦機構,當日李三元主席(前排左二)亦表示全力支持。
![]() |
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作編製「不可一‧不可再」無毒家教有妙法──家長禁毒教育資源套。圖為保安局黃碧兒禁毒專員(右三)、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曾潔雯博士(左三)及東華三院越峰成長中心鍾燕婷主任(左二)於今年6月舉行的發佈會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