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0九年 九月號
- 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何念澄同學 獲香港首面聽障奧運獎牌
他以凌厲腳法將比他大差不多十年的英國選手擊倒,贏得香港首面銅牌。
他常記着爸爸的座右銘:「我可以失敗,但不可被擊敗。」
就讀於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的何念澄同學今年十七歲,患有嚴重深度聽障,三歲起便佩戴助聽器,在特殊幼兒中心接受聽力與語言訓練,小學一年級時開始入讀融合教育的小學。念澄性格活潑開朗,不以自己有聽障缺憾而自卑,又能主動與朋輩交往,課堂內外均與同學相處融洽。
念澄雖然患有聽障,但無礙他對運動的熱愛。念澄在九歲接觸跆拳道後,便深深愛上這項運動,並從中獲得自信;經學習半年便在全港跆拳道兒童賽中奪得他人生中第一面獎牌 ── 套拳亞軍。到了2003年,當時十一歲的念澄在全港跆拳道兒童組奪得搏擊冠軍,也成為第一位香港弱聽人士取得搏擊賽冠軍。往後連續多年,他在全港青少年跆拳道比賽及於韓國參加的國際性跆拳道賽中均獲得獎牌。2004年,念澄更獲得全港傑出少年嘉許狀;2006年,他當選第一屆全港傑出聽障學生,成就更獲教育局收錄於香港卓越學生資料庫。2008年,念澄在跆拳方面再創佳績,以中國香港代表身份參加台北國際聽障運動邀請賽,獲得輕量級銀牌,亦在香港不同的黑帶比賽中先後取得三項冠軍。
念澄值得同學欣賞的地方,並不是他所拿取的獎牌獎盃,而是他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他不會因為自己有聽障而退縮,雖然表達能力不能盡如人意,但他那堅毅不屈的學習態度,的確令很多健全的學生自愧不如。
學習跆拳道對一個患有深度聽障的人來說,的確很困難,因為聽不清教練的指示,念澄每次都要教練或師兄弟以動作示範,至於教練口述的竅門就更難掌握,所以他比其他師兄弟要多放時間練習,付出多幾倍的工夫。現在,他已取得國際黑帶二段資格,並於2009年9月前赴台北參加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中國香港代表身份參加跆拳道比賽。念澄在半年前已加緊訓練,每星期訓練四天,每天四小時。雖然是輕量級,但教練要他跟重量級師兄對打,作為提升抗打能力的一種鍛鍊。為令體重達標,念澄比賽前整個月都要節食,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奧運會比賽的日子終於到了,香港隊共派出四十一位運動員,分別參加六個項目,包括羽毛球、乒乓球、跆拳、柔道、田徑及籃球。9月6日開始的第一天賽事,亦是跆拳道第一量級比賽的日子,念澄抽籤第三場,對手是上年邀請賽冠軍土耳其選手,由於未能發揮水準,終於敗給土耳其選手。及後念澄在敗部復活賽中全力以赴,回復水準,終以凌厲腳法將比他大差不多十年的英國選手,以總分七比一將對方提早擊敗,為香港贏得聽障奧運會首面銅牌,為港爭光。
總括而言,念澄於跆拳運動中嚐盡苦甜。苦的當然是訓練艱辛,甜的是每次於世界賽獲獎時,站在台上領獎的那一刻,又興奮又光榮。跆拳道令他相信一般人做到的,聽障人士一樣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他常記着一句爸爸的座右銘:「我可以失敗,但不可被擊敗。」
![]() |
香港民政事務局曾德成局長(左)垂詢何念澄同學跆拳成長過程。
![]() |
何念澄同學(右二)於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摘取跆拳道的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