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0九年 十月號
- 企業義工服務 發展十年回顧
自2000年起,社會福利署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積極推動工商機構履行企業公民責任,透過義工服務回饋社會。為響應有關行動,東華三院於
2000年成立第一個「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負責統籌全院的義工服務發展及推動工商企業到東華三院做義工,至今成效顯著。由最初合作的
數個企業,發展至近年與東華合作的企業及專業團體夥伴已超過一百二十個;除此之外,曾為東華三院服務的義工人數亦由2002年的七千多人
增至2008年的五萬九千多人,東華三院並連續五年獲社會福利署頒發「最高服務時數獎」季軍(公眾團體)。適值明年為「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
」成立十週年,《東華通訊》將進行一系列報導,藉此總結本院於推動企業義工服務方面的歷程及成果。
企業義工服務獲商界重視,最主要是能配合工商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並能為社會服務界帶來極有用的財政及人力資源,所以數年間深受商界及社會服務界歡迎。事實上,推動企業義工對商界的長遠好處包括履行社會公民責任,回饋社會,提升公司及機構形象,增加員工對公司的歸
屬感,並鼓勵員工關心社區及增加員工對社會問題的認識。企業亦視義工服務為較佳的員工訓練及家庭親子活動,一方面義工服務能促進商界與社會服務界彼此認識,互相學習對方專長,另一方面義工服務亦可促進社會服務界與商界長遠的合作,包括慈善捐獻,實習機會及專業知識的交流等。
其實工商企業對社區的貢獻並不限於金錢上的捐贈,更難能可貴的是企業能推動員工貢獻自己的知識及專長。現今社會問題愈趨複雜,單靠社會工作者的力量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如能善用民、商、官結合的力量,必定會有效地改善社會。
然而,要長期維持商界與社會福利界的合作關係並不容易,兩個界別各有不同的工作目標、手法和專長。如何能找到彼此的共通點,實在需要一點耐性和經驗的累積,以下是「義工服務推廣委員會」提供的幾點合作建議:
製造雙贏局面
最理想的義工服務是既能滿足社區需要,亦能協助公司提升企業形象,即能製造雙贏局面。倘商界與社福界是第一次合作,可考慮從這類服務開始。
善用員工專長
義工服務最好能發揮公司員工所長,例如會計師教授理財知識,建築署義工協助獨居長者維修家居等。讓企業的優勢獲得認同,而義工的技能亦有所發揮。
計劃由小開始
合作初期,不一定要做大計劃,可從小服務開始,如簡單的義工探訪。到雙方建立默契後,清楚對方的工作手法,公司文化或限制後,才進一步舉辦較大型的計劃,這樣做會更有把握。
衷心感謝
義工是沒有報酬的,但沒有物質報酬並不代表義工不需要認同和鼓勵。簡單的一句多謝,或活動完結後一封感謝信,都是必須做的。這些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對義工卻意義重大。機構的感謝讓義工們覺得自己所付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下期預告:工商企業如何回饋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