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0九年 十月號
- 建國六十周年 小學聯校國民教育營 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住在中國山區的小孩,每天要完成一段艱辛的路程才能上學。在一些少人聚居的山區地方,學校只設小一及小二班,孩子如果要繼續升學,便得翻過幾個山頭到村中的小學或鄉縣設立的中學上課,過程猶如長征。冬天的時候,他們得在晨曦中沒有燈火照明的山路上走路上學。凡此種種,香港的學生能感受到嗎?
東華三院於9月21日舉辦一項以全普通話進行的小學聯校國民教育營,讓十四支學校隊伍共一百二十多名學生透過講座、問答比賽、競技活動和中國文化藝術表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並從中了解中國國情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學生在其中一項遊戲中,便是模擬山區學童摸黑上學,以體驗山區學童艱辛上學的毅力。
教育營活動包括一項名為「中國的今昔與展望」的國民教育講座,由國民教育中心的嘉賓講者就新中國的成立、建國六十年以來的重大事件、及中國近年飛躍發展對世界的影響等一一闡述。講座後,同學先後進行「祖國知多少」初賽和決賽,回答環繞中國歷史、社會習俗、文化藝術、科學及地理五個知識範疇的挑戰題目,賽情頗為激烈。教育營透過多項比賽開發了同學的潛能,同學非常投入參與,表現卓越,最後由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奪得「祖國知多少」問答比賽冠軍,由東華三院港九電器商聯會小學獲「中國文化藝術表演」冠軍,及由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和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同獲團隊競技活動冠軍。
學生分成十四支小隊進行「祖國知多少」分隊制問答比賽,同學嚴陣以待。 |
同學秘密練兵,各出奇謀,以不同的方式展現精彩的中國文化藝術,盡展才華。表演項目如相聲、武術、剪紙、舞蹈、國畫、繞口令歌、朗誦和雜耍等,令人目不暇給。圖為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學生表演蒙古族筷子舞。 |
學生參與「建設祖國」遊戲項目,以最快時間完成「西氣東輸」、「三峽大壩」及「港珠澳大橋」三項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