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六月號
- 東華三院「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成效顯著 糾正不良管教 有效引導兒童改善行為
「囡囡,不可以這樣!」、「囡囡,你再頑皮我跟Daddy要打你手掌!」⋯⋯ 敏敏媽媽一年前便是這樣管教當時只有兩歲的囡囡敏敏。敏敏媽媽當時實在束手無策:「老師說她在學校打其他小朋友、過度活躍、又不聽老師指令。於是我決心要教好她,對她用更嚴厲的方法,期望把她的不良行為改正過來。」可惜囡囡的行為始終未有改善,還有惡化的跡象,令家人關係更為緊張。
事實上,香港不少家長亦跟敏敏媽媽遇到同樣的問題,對於子女對抗性的行動感到束手無策。加上本身來自經濟、工作、婚姻及家庭等的各種壓力,又要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子女,父母很容易在子女行為與自己期望出現差異時體罰他們,嚴重的更會釀成虐兒慘劇。
「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成效顯著
有見及此,本院早於2004年便率先引入一套在美國備受認可的「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治療模式,到目前仍為全港唯一一間提供是項治療的機構。該治療模式着重於子女幼兒期及早介入及糾正家長的不良管教子女方法,透過即時及直接的指導,有效預防虐兒行為,學習掌握子女管教技巧;服務又指導家長利用多讚賞、少責罰的方式鼓勵子女改善行為,研究結果顯示服務成效顯著。
![]() |
![]()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系主任曾潔雯博士(左)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梁敏教授於發佈會上,跟與會者分享研究的成果。
![]() |
得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本院於2008年開始將「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推展至全港九個服務點,曾為超過六百個家庭提供協助;本院更邀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系主任曾潔雯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梁敏教授為該服務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成效研究,並於6月13日舉行成效發佈會。
逾七成家庭成功解決子女管教問題
研究指出,超過七成受助家庭成功解決子女管教問題,這些成功個案的家長均表示,治療明顯減少兒童行為的問題,紓緩了自己的親職壓力;另一方面,他們已減少使用體罰及不適當管教的方式,多了採用正面的管教方法。超過九成半參加治療的家長都認為,「親子互動輔導服務」能增進他們的親子關係及提升其管教子女的信心,99%對服務感到滿意。
![]() |
家長及幼兒透過「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治療,成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治療過程
1全面評估
治療師會先為適合接受服務的家長進行全面評估,再按個別情況制訂合適的訓練。
2親子一同參與
在「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治療過程中,家長及孩子會同時被安排在特設的「遊戲輔導室」參與輔導,治療師則透過單面反光鏡及無線耳筒裝置,即時指導家長。
療程第一階段:兒童主導互動階段
家長要讚賞及給予正面鼓勵,多讚賞和具體描述子女適當的行為,例如「多謝你的分享」、「我喜歡你安靜地玩」,如子女做出不當的行為如發脾氣、拋擲玩具,家長應不予理會,先讓他們冷靜,而不加以批評或命令。
療程第二階段:家長主導互動階段
如果子女的情況有改善,家長便可進入第二階段,治療師會教導家長如何讓孩子服從指示,家長應給予直接、單一及正面的指令予子女,並保持禮貌及尊重,若子女服從指示,定必要給予讚美。
3家課練習
家長需每天與子女在家中進行五至十分鐘的「特別遊戲時間」,練習所學技巧。
4密集式治療
家長及子女需要一同參與為期十四至二十星期的治療*,每星期一次,每次約一小時。
*療程的長度視乎家庭及學習進度而定。
「親子互動輔導服務」服務查詢:2267 6322
![]() |
治療師透過即時指導,協助家長即時實踐和掌握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