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七月號
- 主席感言
最近,我和其他董事局成員先後到東華屬下的幾間社會企業巡視,一方面探望同事,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為市民服務,一方面也加深了解本院的社企如何給弱能人士、婦女及青年等注入生命動力。看着他們在工作上找到自己的能力,而且更開始實踐個人理想,我們更加相信,一間成功的社會企業對扶貧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基層人士在貧困的生活當中,不但需要得到溫飽和生活保障,他們更渴望的是能夠靠自己的一雙手創造命運,重投社會,和其他普通人一樣,得到平等對待,自力更生。
位於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的「創毅蔬果加工及批發服務」,創立於2002年,是首批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的社會企業。這間社企十年來不斷努力,洞悉市場需要,以可靠的優質服務取勝,已奠下穩固的基礎,不但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每年還有盈餘作持續發展,更獲評為本港成功社企之一。目前,東華三院已發展共十六個社會企業項目,營運多元化的服務,以創新的手法達致社會目標。去年,本院的「煮餸易」、「愛烘焙麵包工房」及「大角咀麥太」三個社企同時榮獲2011傑出社會企業獎。可見,成功的社會企業可令香港市民相信,即使有不同能力的人,亦同樣可以突破自己,脫離貧窮,更可貢獻社會。
近日,政府宣佈成立扶貧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帶動了社會上不少有關扶貧工作的討論。據近期的統計,全港有超過五十四萬戶每月收入低於一萬元的家庭,佔全港住戶數目達23%之多;而當中有多達十九萬名十四歲以下活在貧困之中的兒童及少年,可見貧窮問題的嚴重。
東華三院多年來一直透過與政府、商界和各個界別的合作,致力扶貧。東華的「扶貧策略」可謂具有相當前瞻性,涵蓋的範疇全面,分別於「創造就業機會」(如成立社會企業、就業支援計劃和青少年逆境自強計劃等)、「食物援助」(如「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務中心、「善膳軒」社區飯堂)以及「建立資產」(即「希望戶口」透過配對目標儲蓄協助婦女及青年脫貧)三方面幫助基層市民。
我深信,東華的扶貧工作循着這些策略推進,並加入同行伙伴的力量,將令更多基層市民受惠。東華的服務一直與市民牢不可分,是屬於香港人的慈善機構。我們將努力承傳百多年東華三院對香港市民的關愛精神,致力以多元和創新的手法幫助本港弱勢社群活出希望。
東華三院主席 陳文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