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七月號
- 芷若園「原」路有您計劃 被虐長者演舞台劇「走過」
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個信念。相對虐待兒童及配偶,虐老是一個更隱性的社會問題。由於施虐者多是長者的至親,長者多因「家醜不出外傳」或保護家人的心態而選擇啞忍及拒絕求助,令很多家庭慘劇未能得以及時制止。東華三院芷若園舉辦「『原』路有您-支援被虐長者計劃」,在即時支援、中期治療及被虐後重整人生等方面為長者提供支援,幫助被虐長者走出陰霾,重獲新生。
![]() |
芷若園不時舉辦社區教育活動及「長者探訪」義工培訓計劃,提升社會對虐老問題的關注。
東華三院芷若園今年舉辦「『原』路有您-支援被虐長者計劃」,得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的贊助。計劃針對被虐長者在不同復元階段的需要,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此外協助長者把自己被虐的經驗轉化為正面助人的能量,貢獻社會,藉此鼓勵正身處暴力的長者踏出求助的第一步。
計劃舉辦不同的活動、講座、治療性小組及義工培訓等,以紓緩長者的情緒及促進長者的心理健康,而小組聚會則可透過互相分享自身經歷,讓被虐長者感覺有同路人,彼此扶持,一同走出暴力的陰霾。
除了情緒及心理支援外,芷若園更別出心裁地讓曾被虐長者嘗試新事物,為他們創造不同的快樂新體驗,更鼓勵他們勇於面對自己的經歷。今年5月,一班長者演出了一齣名為「走過」的舞台劇,他們以自己的遭遇為藍本,用戲劇形式表達自身的經歷及感受,一字一句均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場面感人,不少參與舞台劇的長者及在場觀眾也被這真摯的交流而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 |
芷若園透過舞台劇「走過」,讓一群曾受虐的長者以戲劇形式表達自身的經歷及感受,幫助他們勇敢面對自己的經歷。
其中一位長者阿May(化名)早年喪夫,雖有七名子女但並不與她同住。她多年來一直獨居公屋,年前幼女搬回來跟她同住,卻是「相處好、同住難」;加上女兒患有幻聽,阿May終日受到女兒的精神虐待。阿May不敢告訴其他人,慢慢變得孤僻,常常只想一個人獨處,收藏自己。忍受了兩年,直至有一次女兒把家裡的大門上鎖,阿May有家歸不得,最終經社會福利署獲轉介到芷若園,重獲新生。「那時我真的很無助和絕望,甚至想到要了結自己的性命。直至來到了芷若園,才感覺安全和舒適,芷若園的姑娘眼神充滿了親切及關心,令我很安心。」
![]() |
「耆人耆事」受虐長者復元故事月曆,將十二位長者如何面對受虐創傷的復元經歷製成月曆,並派發予社區內不同階層的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