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三年 九月號
- 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為八百學障兒童及家長提供支援
由東華三院主辦、恒生銀行贊助的「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自去年起為近八百名讀寫障礙學童及其家長提供免費支援服務;並於8月12日假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舉行頒獎暨開幕典禮。
是次計劃由本院陳婉珍主席、恒生銀行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陳力生先生、香港大學校長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廖秀冬博士及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擔任主禮嘉賓。
![]() |
(左起)陳婉珍主席、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香港大學校長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秀冬博士及恒生銀行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陳力生先生為「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頒獎暨開幕典禮主禮。
陳婉珍主席表示,「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由跨專業的團隊為讀寫障礙學童及家長提供一站式免費支援服務,協助學童投入學習、跨越困難、發展潛能及展現自我。
恒生銀行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陳力生先生表示,恒生銀行一直積極推動青少年發展,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藉着與東華的合作,喚醒大眾對學障兒童的需要,讓社會各界明白,只要有合適的培育,每一位小朋友均能發揮所長。
香港大學校長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廖秀冬博士作為學障孩子的母親,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支援子女的心路歷程。她鼓勵家長積極與子女一同面對困難,在社會上尋求支援,並常以開放的心,欣賞孩子獨特之處。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與四位參加是次計劃的小學生分享心聲,透過輕鬆對話,讓社會進一步關注讀寫障礙學童的發展及需要,讓大眾消除對他們的歧視,並理解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提供適切的支援與鼓勵。
![]() |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醫生(右三)接受學障學童的訪問,帶出支援對他們的重要性。
根據教育局2012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全港有超過一萬八千名學童被評估為讀寫障礙,尋求支援的個案與日俱增。「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推行至今,共舉辦超過一百五十場工作坊,當中包括學習支援、才藝培育、情意發展、家長壓力處理、管教技巧及親子活動等。
計劃讓學童在課堂以外的空間,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同時為家長提供網上資訊及課程,提升家長教導讀寫障礙子女學習的技巧,以紓緩他們的情緒。
一百位曾參與計劃的家長進行了成效調查,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子女之語文學習表現漸見進步,以及孩子能愉快地學習,並提升他們的信心。另外,超過八成受訪家長認同計劃讓他們了解照顧孩子的學習及情緒需要,有助他們掌握教導子女學習的技巧。
「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成效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讀寫障礙學童參與計劃後的轉變
語文學習方面的表現有進步 (88%) |
調查顯示育有讀寫障礙子女的家長參與計劃後的轉變
加深認識讀寫障礙子女的學習及情緒需要 (84%) |
註:以上調查以電話方式進行,受訪者為一百名曾參與「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的學童家長。
參加者分享
李太
李太的大兒子 Alan 於小學二年級時確診為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幼子 Jason 亦正等候接受讀寫障礙評估。
Alan 學習能力明顯較其他同學弱,每逢學校的默書考試,成績表上總是「滿江紅」。日積月累的挫敗,使他變得抗拒學習,遇困難便會立即放棄及鬧情緒。
李太因而放棄全職工作,希望能夠專注照顧兒子的需要。她礙於對讀寫障礙認識有限,惟有替兒子報讀坊間的英文班,但兒子用上半年時間連學好六個英文單字也不成。為全面照顧兒子在學習外的成長需要,李太同時為兒子安排學習跆拳道及游泳以協助他建立自信,每月的學習及課外活動開支達數千元,花掉家庭大部分收入。
李太在無助之際,得悉「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故替兒子報讀計劃所贊助的免費英語拼音班。經過半年的訓練,現在 Alan 已沒那麼抗拒書寫及英文拼字,在校內的英文默書成績亦漸見進步,由十多分提升至四十多分,近期更曾得到八十多分的佳績,李太歸功於導師教授兒子運用簡單方法認識單詞。
研究發現,如家庭中有一名孩子患學習障礙,其餘的孩子亦會有較大機會出現情緒行為問題。 Alan 的弟弟 Jason 正因為相對哥哥獲得家長較少的關注,因此漸漸拒絕做功課及溫習。現時,Jason 開始接受計劃的遊戲輔導,以協助他紓緩情緒,計劃同時亦為李太提供諮詢服務,助她以正面和有效的方法了解孩子的發展潛能,從而紓緩她所面對的壓力。
面對兒子的學習障礙,李太學會了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應對。除不時參與活動外( 如親子正念瑜伽、親子農村交流及家長英語拼音班等),李太亦以過來人身份鼓勵其他有需要的家長參加此計劃,減少他們在面對沒有資源和幫助下的徬徨,一同在學障路上互相扶持!
陳太
陳太兒子 Paco 在小學時被評為患有讀寫障礙,由於在初小階段未能順利升班,他因而缺乏自信及十分抗拒學習。內心的挫敗感及失望,使他容易與別人發生衝突或鬧情緒,以致無論與家人或朋友的關係也未如理想。
「因學業問題,大家的關係變得惡劣,兒子也因此與我們對抗起來,出現許多反叛行為。」陳太憶述。為避免惡性循環,陳太決定尋求協助,及後參加了「東華.恒生讀寫無障礙計劃」。
Paco 在計劃中報讀不少學習訓練課程,例如英語拼音班和有效提升閱讀能力策略訓練等。陳氏一家也趁機參加親子活動如家庭日營與交流團等。陳太表示,訓練課程讓平時坐不定的兒子能從遊戲中汲取知識;從前一提學習便板着臉的 Paco ,在訓練中竟變得主動起來,而且一家人透過不同的親子經歷,彼此的距離亦得以拉近,陳太也學懂從另一角度欣賞兒子。她說:「在最近一次的親子藝術工作坊中,我發現原來兒子很有藝術天分,大家多了機會融洽相處,Paco 也變得合作和願意講道理。」
陳太認為,親子關係和父母的心態十分影響孩子的成長,她希望有特殊學習需要孩子的家長也能夠保持樂觀開放的態度,不要只被學業成績掩蓋心靈的眼睛,應細心發掘孩子的獨特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