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一百四十周年紀念展覽

「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展覽將由十月二十七日起至明年一月十七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以慶祝東華三院成立一百四十年周年紀念。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東華三院合辦、歷史博物館及東華三院文物館籌劃。展覽透過二百五十件珍貴歷史文物,從醫療、賑災救濟、教育、社會服務、海外華工原籍歸葬及文物保育等各方面,介紹東華三院百多年以來對香港社會的貢獻,以及香港在世界華人慈善網絡中的樞紐地位。

展覽開幕禮於日前(十月二十六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香港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梁定宇,以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

曾局長致辭時說,東華三院於一八七○年創立,至今已經有一百四十年歷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慈善機構。過去百多年來,東華三院轄下的醫院、學校和各類社會服務機構,一直為香港提供適切而多元化的服務。

曾局長表示,東華三院早在四十年前已經成立東華三院文物館,把珍貴的文物妥為保存,近年更把收藏多年的歷史檔案對外公開,並把文獻資料加以整理,結集成書。這個展覽將會展出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讓參觀者進一步了解東華三院與香港社會一同經歷的轉變。

英國佔領香港島後,對華人採取分隔控制的手法。一八六○年代,隨著中國沿海通商口岸增加,輪船航線擴展,本地華商經濟實力日漸增強。一八七○年東華醫院的成立,代表華人勢力的抬頭。東華醫院的總理是本地華人領袖,就華人事務與香港政府斡旋,同時負責接待訪港的內地官員,就慈善與救濟事務,與內地政府聯絡。

十九世紀中葉香港開埠初年,華人抗拒西醫治療,東華初期以中醫中藥治病,至一八九四年鼠疫爆發後,東華開始引入西醫駐院制度及接受西醫巡查。踏入二十世紀,華人已逐漸接受西醫,一九一一年成立的廣華醫院和一九二九年啟用的東華東院,已增設有西醫設備。一九三一年政府通過立法把三院合併,成為「東華三院」,在醫療方面作長遠規劃,擴建院舍和改善設施。

一八七四年香港遭受颱風吹襲,死傷枕藉,東華協助善後,亦是東華首次進行賑災。其後東華曾多次參與本港、內地及海外的賑災活動,其後更因為一八七六至一八七九年間的華北旱災和一八八五年廣東水災籌款賑濟有功,得到清光緒帝御賜牌匾,以作表揚。日軍侵華期間,東華醫院接待了超過三萬名難民,並負責管理營地和提供膳食,分擔了政府的難民安置工作。

十九世紀下半葉,海外華人遺骸運返原籍歸葬,多會途經香港,並需在義莊暫時存放。東華醫院成立後,建有「牛房義山」,又接管「牛房義莊」,並於一八九九年在大口環建立「東華義莊」。多年來,義莊見證著華工出洋的歷史,透過義莊文獻更可重構出東華三院與海外華人會館、商業組織及內地善堂、鄉鎮和宗族組織之間的密切關係。

香港開埠初年,華人兒童失學情況嚴重。文武廟值理遂於一八七九年商議籌辦義學,一八八○年義學由東華醫院接管。一九一○年代以後,東華義學逐漸確立現代學校規模。一九六一年,東華三院成立第一所中學。一九八○年代起,東華三院為全面照顧兒童及青少年的教育需求,開設了幼稚園、特殊學校、實用學校及技能訓練學校等,近年更創設社區書院,提供副學士課程。

東華三院一向注重保存、研究和整理本身歷史,在戰前政府檔案大量散失的情況下,東華三院保存的文獻成為了解香港歷史發展的重要鑰匙。廣華醫院舊大堂於一九七○年活化成為「東華三院文物館」,以保存及展示並庋藏的歷史文物。二○○三年,東華更耗資逾千萬元,完成東華義莊修復工程,該工程更獲得兩項文物修復獎項。

時至今日,東華三院已經從一個民間慈善組織,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非政府服務機構,擁有二百二十三個服務單位,員工超過一萬名,集醫療、教育、社會服務於一身。

是次展覽展出二百五十件東華三院珍藏文物,包括珍貴的牌匾、文獻及歷史圖片等,市民可從中回顧香港社會百年來的變遷及東華三院的發展。

配合是次展覽,展覽期間將舉行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及學校活動,詳情可致電二2724 9080、2724 9082或2724 9057查詢。此外,歷史博物館為展覽印製一冊彩色圖錄,於該館書店發售。

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逢星期二休息(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十元,全日制學生、高齡人士及殘疾人士半價優惠,星期三免費入場。

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歷史博物館網址http://hk.history.museum,亦可致電2724 9042查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23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19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0間學校及148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8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總主任劉冠華女士聯絡。

 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左)致送紀念品予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先生。

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左)致送紀念品予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先生。

(左起)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為「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展覽主持剪綵儀式。

(左起)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詹永新、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為「香江有情:東華三院與華人社會」展覽主持剪綵儀式。

東華三院學生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左)及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介紹展品。

東華三院學生為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左)及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介紹展品。

嘉賓參觀光緒皇帝御賜東華三院的「萬物咸利」牌匾。

嘉賓參觀光緒皇帝御賜東華三院的「萬物咸利」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