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全港現存最早的醫院出入院冊籍「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修復完好公開展出

東華三院於一月十四日假東華三院文物館舉行歷史文化嘉年華,慶祝廣華醫院成立一百周年及東華三院文物館成立四十周年,並首次公開展出香港現存最早的醫院出入院冊籍 —— 「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該本出入院總冊詳細記錄病人的姓名、性別、籍貫、住址、擔保人及病歷,為研究香港近百年前如人口健康、地區發展、民生變遷等課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東華三院屬下的廣華醫院一直秉承東華的傳統,深信保存醫療紀錄對研究香港社會及醫療歷史有重大價值,因此相當重視醫療檔案的保存。現存於廣華醫院冊籍部的醫療檔案由一九一七年開始,當中只有幾年從缺,估計是本港目前最具系統及連貫性的醫療文化遺產。

「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是廣華醫院最早的一本出入院總冊,也是全港現存歷史最早的醫院出入院冊籍。由於該本出入院總冊遭受嚴重蟲蛀,內頁殘破不堪,在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穿針引線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陳承緯總館長於二0一0年十二月到廣華醫院冊籍部參觀,並提供意見。雙方經磋商後決定進行一項先導計劃;二0一一年五月,廣華醫院將該本出入院總冊移交陳承緯總館長,由修復專家進行修復。

由於該本出入院總冊有接近一百年歷史,封面封底已相當破爛,內頁紙角剝落,報表間格的染色部分化開,加上用線釘裝,修復過程非常複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修復組需作多項測試始能制訂適切的修復方案。經過修復專家約半年的努力,該本出入院總冊現已回復光鮮面貌。

東華三院主席張佐華感謝康文署資助是次先導計劃,並提供修復專家和義工加以協助。除了已修復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外,還有多本出入院總冊出現相同問題,有待修復,東華三院正謀求儘快改善,在資源許可下,希望修復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五年合共一百六十一本線裝出入院總冊,為研究東華三院在香港醫療史的重要角色提供佐證。

當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太平紳士將出入院總冊正式移交,由東華三院張佐華主席及廣華醫院醫院行政總監屈銘伸醫生代表接受,於東華三院文物館內展出,供公眾觀賞。

同日,東華三院文物館亦舉行「東華三院文物館全接觸」導賞遊,讓公眾更加了解這座蘊藏豐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東華三院文物館前身為廣華醫院的醫院大堂,建築優美,糅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精髓及流行於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建築特色,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古舊特色建築。一九五八年,廣華醫院進行龐大的重建工程,當時只保留大堂。一九七0年,東華三院慶祝一百周年,當屆董事局將這座醫院大堂活化成為東華三院文物館,以標誌東華三院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文物及典籍。文物館於一九九三年開放予市民參觀,一九九二年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二0一0年又獲頒佈為本港法定古蹟。適逢今年廣華醫院慶祝一百周年,同時也是東華三院文物館成立四十周年,公開展出已修復的出入院總冊更富意義。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超過230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3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51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860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太平紳士(左三)及東華三院主席張佐華(右二)將「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擺放於展櫃內。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太平紳士(左三)及東華三院主席張佐華(右二)將「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擺放於展櫃內。

東華三院副主席馮敬偉(左)致送紀念品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太平紳士(中),由東華三院主席張佐華陪同。

東華三院副主席馮敬偉(左)致送紀念品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太平紳士(中),由東華三院主席張佐華陪同。

修復前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封面(左圖)及內頁(右圖)。

修復前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封面(左圖)及內頁(右圖)。

修復前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封面(左圖)及內頁(右圖)。

修復後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內頁。

修復後的「廣華醫院一九一七年出入院總冊」內頁。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學生及校友以廣華醫院歷史為主題表演獨幕劇「哲人之手」,探索廣華醫院的核心價值和東華精神。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學生及校友以廣華醫院歷史為主題表演獨幕劇「哲人之手」,探索廣華醫院的核心價值和東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