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回應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
(香港,2025年2月28日)東華三院支持財政司司長於本周三(2月26日)發表的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及政府在面對公共財政壓力下,提出「強化版」的財政整合計劃,透過開源節流措施,包括嚴格控制開支、精簡人手及善用科技,提高運作效率等,以支持香港的長遠發展,並竭力減少對社會民生服務的影響。
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表示,政府面對相當的財政壓力,社會需要同舟共濟,共渡時艱。本院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審慎制訂適當、有效的財政措施,確保資源用得其所。她亦支持政府持續促進公共醫療、長者安老、保護兒童政策、青年及婦女發展等範疇,包括進一步推動基層醫療服務及中西醫協作項目、加強對社區及院舍長者的支援、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量,並推動青少年在創科領域的發展,致力培育未來人才。
鄧明慧主席稱:「東華三院會繼續積極創新及優化轄下醫療衞生、教育、社會福利及房屋民生項目等多元化服務,以關顧不同階層的社群需要。我們妥善及適當地運用公共資源,與各界同心協力應對挑戰,為構建更美好的社區作出貢獻。」
東華三院一直積極支持政府多方面政策,包括今年年中起逐步展開中西區地區康健中心及三所樂妍站的營運工作,協助推展基層醫療服務。本院將繼續與房屋局等部門緊密合作,營運位於啟德、馬鞍山及流浮山的『東寓』系列過渡性房屋,以及元朗攸壆路的簡約公屋項目,為基層家庭提供適切居所,讓市民安居樂業。
另外,為配合政府加強對兒童的保護工作,本院獲社會福利署資助,將開展「家心愛—保護兒童支援服務」,為受虐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支援,協助他們重建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本院亦歡迎政府推出「『智』為學理」先導計劃,推動學校在初中科學科使用人工智慧輔助教學。此外,本院轄下的文武廟、油麻地天后廟等歷史古蹟,亦會參與旅遊宣傳活動,支持旅遊發展局推動本地特色旅遊的方向,期望一同吸引遊客來港,刺激經濟。
就《財政預算案》個別的政策措施,本院的回應詳列如下。
相關範疇 | 回應 |
醫療衞生 |
|
教育 |
政府過去十年對教育持續投入,教育經常開支累計增加36%,顯示政府對優質教育的重視和承擔。2025-26年度教育撥款佔政府總開支13.7%,也體現了政府對人才培養的堅定承諾。本院將繼續配合政府政策,善用資源提升教育質量。
為推動科研創新,政府推出15億元的新一輪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可望鼓勵更多機構支持院校研究工作;同時,政府設立「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為修讀指定研究院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有助於培養高端人才,支持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本院對此等措施均深表歡迎。 政府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提升香港院校的國際影響力,其中修訂《專上學院條例》,逐步放寬自資專上院校內地學生限額至40%,並落實新一輪批地計劃,以及開辦課程貸款計劃,這將有助促進自資院校為本地高等教育的發展作更大貢獻。
本院向來重視國民教育及三法〈憲法、基本法、國安法〉教育,十分支持政府進一步推展國民教育,優化課程框架並提供優質資源,提高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的成效。 此外,本院歡迎設立「推廣自主語文學習(英語及普通話)一筆過津貼」,並支持「初中其他語言先導計劃」。這將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經歷,提升競爭力。 在提升學生科技素養方面,政府推出「『智』為學理」撥款先導計劃,推動學校在初中科學科使用人工智慧輔助教學,為提供撥款予獲批學校,推動教學創新,十分切合培養科技人才的需要。
本院多年來投入資源成立教育心理服務中心,建立跨專業團隊,支援學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院十分認同政府推廣《4Rs精神健康約章》及相關措施,推出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教師培訓及家長教育課程,並將繼續與政府携手合力,全面提升學生、教職員及家長的身心健康。
本院歡迎以「加強宿生個人照顧津貼」取代現時的「個人照顧工作員津貼」,可望為特殊學校提供更大彈性,優化宿生的照顧服務。 本院支持政府整合部分津貼及調整發放安排,例如「全方位學習津貼」及「姊妹學校津貼」等,相信能讓學校更靈活運用資源,以達致良好效益。長遠來說,政府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改革及整合學校津貼,考慮以整筆撥款形式發放資源等,亦將有利學校靈活運用資源以達致持續發展的目的。 本院會一如既往與政府緊密合作,確保各項政策順利實施,為香港的教育事業和長遠發展貢獻力量,並且繼續秉持「守正創新」的精神,協助香港發展高品質教育,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
社會服務 |
本院歡迎政府在下年度將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總數增至6,000張,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數量亦增加至12,000張,讓更多符合資格的長者能夠享用適合的照顧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和社會參與度,並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本院認同政府分階段在全港設立14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以個案管理模式為有中度至高度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提供靈活的綜合社區支援服務,並增設1280個殘疾人士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以上措施整合了不同模式的社區支援服務,相信更有效為殘疾人士提供到位支援。
本院歡迎政府將「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令更多的職業康復服務使用者受惠。此計劃能按殘疾人士的個人興趣及能力提供培訓,啓發他們的潛能及提高就業機會。
本院支持特區政府對保護兒童工作的決心,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透過每年額外撥款逾1.8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的宿位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和其家庭的專業支援,為兒童築起更全面的保護網。本院兒童之家服務樂意支持特區政府,為有緊急住宿需要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 為支援特區政府對保護兒童工作的措施,本院獲社會福利署資助,將於2025年3月1日開展「家心愛—保護兒童支援服務」,為受虐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專業且貼心的支援,協助他們走出困境,重建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本院歡迎政府發展銀髮經濟措施,首先鼓勵商界向長者提供折扣和優惠,提升其消費意願,增強經濟活力。其次是發展銀色產業,推動樂齡產品市場化和產業化。第三,推動銀色品質保證,對樂齡產品進行認證。此外,協助長者進行妥善的財務規劃,並推廣適合的退休理財產品,改善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最後是透過再培訓和再就業方案,充分發揮長者的潛力,釋放銀色生產力。
本院歡迎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公會攜手推動長者友善的電子銀行服務。通過提供專門為長者設計的界面及簡化的操作流程,讓他們能更輕鬆地管理財務及進行日常交易。 本院希望政府能同時加強長者使用電子銀行服務的配套幫助長者熟悉電子銀行的使用方法,例如可透過「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於每區的社區支援點或全港的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舉辦工作坊及設立服務台,讓他們得到及時幫助,提升長者使用該服務的信心。
本院理解政府在財政赤字的壓力下,實施二元乘車優惠調整方案,由於這項調整能影響長者的日常出行,因此本院建議設立一個定期檢討機制,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及長者的需求進行適時的調整。
本院欣聞政府持續關注青年發展,放寬「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參與資格及上調津貼。本院重視青年多元發展,定期為青年舉辦生涯規劃及創業培訓,透過2間共享工作空間為青年人提供創業支援,亦在青年發展基金支持下推出「燃點夢想」青年創業計劃,帶領青年人了解大灣區創業及就業機遇,並與大灣區多個初創基地有戰略合作協議,讓青年以宏觀視野,把握發展機會。
本院樂見特區政府有意規範籃球博彩活動,從而打撃非法賭博活動。本院自2003年起,透過專業服務,協助賭博人士及其家庭解決因沉迷賭博而衍生的問題,並重建平衡、和諧的生活,我們會繼續加強社區預防賭博教育,提升公眾對賭博禍害的意識。 |
房屋政策 |
|
環保政策 |
|
文化及保育 |
|
傳統服務 |
|
資訊科技 |
(1) 積極導入行政工作流程自動化,針對周期性強、規則明確的 行政工作,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 (2) 開發自助服務平台,提供個人化的電子單據管理功能,如薪資明細和稅務憑證,簡化處理繁複報告及節省分發流程,大大減少紙張的耗用。
|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80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46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4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40 6355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