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 2月號
- 《五湖四海家常菜》 「天廚」推廣多元廚藝文化
《五湖四海家常菜》圖文並茂介紹家鄉菜,現於三聯書店有售。
家鄉菜你也許嚐過,但客家擂茶、北京餃子、京醬肉絲等地道菜式的烹調秘方及背後的典故,你又知多少?其實,不少人對天水圍及區內居民的認知很有限,又怎會想到這裡臥虎藏龍,蘊藏了豐富的人力及社會資源,甚至雲集來自五湖四海的烹飪高手?
東華三院於2008年獲勞工及福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二百二十萬元,推行為期三年的「天廚鄰舍互助計劃」。計劃以「廚藝」作為介入點,招募不同階層的天水圍居民交流廚藝,讓大家發揮烹煮家鄉菜的才華,提升自信,並把天水圍獨有的多元廚藝文化推廣至各個層面,建立「食聚天倫」的融和氣氛。

計劃成立兩年多以來,已經吸引多位來自不同家鄉的婦女及青少年一展廚藝。作者農夫麥圓本先生及漫畫家Stella So走訪了七十位參加者,前者以細膩筆觸道出他們烹調家鄉菜的過程、心得和個人經歷,後者則透過生動獨特的插畫繪出食譜,連載於報章專欄。

外界對「天廚」成員的廚藝和故事反應熱烈,有的獲邀到學校作家政課客席導師,有的獲區外的食品製作公司聘用,「天廚」計劃成功協助參加者建立社區網絡,把才華轉化成社會資本。
「天廚」計劃最近更與三聯書店合作,把參加者的入廚心得及經驗結集成《五湖四海家常菜 — 廣東及華南地區》和《五湖四海家常菜 — 華北東南亞及東歐地區》兩本書,不僅承傳着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更盛載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你重新認識和細味這個城市的人與事。

天廚有話說 |
梅姐 (客家人,二十八歲才下廚,自言對廚藝沒有研究) |
梅姐從東華三院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的活動通訊中得知「天廚」計劃,對於要接受訪問感到極大為難,她說:「我在香港的朋友不多、廣東話不純正,沒膽量接受訪問呢!」但當訪問見報後,梅姐卻感到前所未有的雀躍,人也變得有自信起來。 |
Amy姐 (北京人,現於東華三院賽馬會天水圍綜合服務中心當廚藝導師) |
Amy姐獲邀示範家鄉菜時,毫不猶豫選擇北京餃子。餃子是北方的節慶食物,有一家團圓之意。她受訪後獲邀擔任廚藝班導師時,頓覺被難倒:「我在餐廳工作,兼顧燒味部、水吧、麵檔也游刃有餘,但面對學員卻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她的朋友和同事專程參加廚藝班以示支持,令她十分感動。「從沒想過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找到自信心和價值。那一刻,我真的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