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五月號
- 《善與人同》學生即席演講比賽 考記憶 比口才 演繹心繫香港的東華情
鼠疫、香港淪陷、難民湧港、石硤尾大火⋯⋯香港自開埠以來跨越重重危難,於千禧年代前後出生的新一代可有領悟?
本院於4月17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善與人同》學生即席演講比賽,目的是鼓勵學生閱讀《善與人同_ 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讓他們通過了解慈善事業的發展歷程及背後的慈善精神,培養良好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成為關愛他人的良好公民。
《善與人同 與香港同步成長的東華三院(1870-1997)》於2011年獲選為「香港書獎十大好書」,內容糅合香港開埠初期至殖民地時代終結的本地歷史與東華三院的慈善發展史。是次即席演講比賽不但提升了參賽學生認識香港歷史的興趣,亦啟發他們的高階思維,透過生動和引人入勝的演講內容互相切磋交流。當日,比賽邀得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劉智鵬博士、沙田區議會教育及福利委員會主席林松茵議員及教育局通識教育組李傑泉博士擔任嘉賓評判;而《善與人同》作者丁新豹博士亦獲邀為特別嘉賓,親臨為參賽同學打氣。即席演講比賽的講題圍繞《善與人同》書中所闡述的早期華人歷史,分八大主題,包括「早期的華人社會」、「早期華人的病苦與醫療」、「中西醫」、「鼠疫」、「義務教育」、「賑災」、「原籍安葬」及「二次大戰時的東華三院」。經早前進行的一輪初賽及複賽,已從十八間本院屬下中學選出八支參賽隊伍,進入這次決賽爭奪獎項。參賽隊的成員於比賽當日以抽籤形式決定演講題目,並只有約五分鐘時間準備,然後在短短三分鐘內憑着敏捷的思考、急才及日久鍛鍊的演講技巧就講題發揮。評分標準包括講辭組織用字、聲音運用及身體語言運用,絕對是考記憶、拚口才、鬥腦筋,又講求合作精神的挑戰。最後分別由李潤田紀念中學、李嘉誠中學及邱子田紀念中學奪得冠軍、亞軍及季軍。
![]() |
學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何超蕸副主席(前排右四)連同嘉賓評判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劉智鵬博士(前排右三)、沙田區議會教育及福利委員會主席林松茵議員(前排左三)、教育局通識教育組李傑泉博士(前排右二)及《善與人同》作者丁新豹博士(前排左四)與獲獎的同學合照。
|
|
|
(左起)冠軍隊伍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黃庭強同學、亞軍隊伍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廖嘉寶同學及季軍隊伍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胡安怡同學於比賽中施展渾身解數,拼口才、鬥腦筋。
是次活動亦兼有培養小學生對歷史及即席演講興趣的意義,大會特別邀請了二百五十名東華三院屬校小學生出席觀賞賽事,並設有問答遊戲及「誰是冠軍」競猜環節,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品德教育。
![]() |
![]() |
本院屬校小學生投入參與問答遊戲及「誰是冠軍」競猜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