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四年 五月號
- 主席感言
作為一家慈善機構,我們最樂於見到的是受助人在得到我們適切的幫助後,最終能自力更生。我們深信,透過專業的訓練,大部分受助人最終都能靠着自己的能力重新站起來。他們在獲得個人尊嚴及生活保障的同時,更贏得社會各界的肯定,一步步踏上夢想的階梯。
訓練受助人的整個過程,當然毫不簡單。好像東華三院社會企業愛烘焙(iBakery),一直培訓殘疾人士生產優質的烘焙產品及提供專業的餐飲服務,初時確實遇到不少困難,例如殘病僱員各有不同能力,有的能力較低,要透過長時間不斷的觀察,才能為他們找到一門專長的手藝。但經過東華前線同事的努力,iBakery在短短三年間已建立一定的知名度,最近更得到有心的商界人士賞識,獲銅鑼灣皇室堡提供四個月的一元租金租約,實現於本港商業黃金地段開設曲奇專賣店的夢想。不僅如此,iBakery更獲得日本京都凱悅酒店支持,派出其首席糕餅師安田俊二先生親臨香港教授製作具特色的「京都抹茶曲奇」。
曲奇和抹茶的美妙融合,就如iBakery皇室堡曲奇專賣店代表的跨專業、跨界別,甚至跨國界的攜手合作,建立商界與社企的夥伴關係,是發放正能量及推廣社會共融的好例子。東華三院另一個廣受歡迎的社企BiciLine單車生態旅遊亦是另一成功例子。BiciLine是由兩個英文詞語「Bicycle」與「Line」所組成,透過營運生態旅遊為青少年創造就業及展能機會。由2008年至今,BiciLine已培訓了八十名低收入、低學歷及低技術的青少年成為導賞員,並為超過一萬八千名客戶提供嶄新的本地綠色旅遊。
經過五年的努力,BiciLine於元朗經營的單車生態導賞、私人派對、培訓活動,以及單車租賃和零售服務漸受大眾及商業機構的肯定,不少市民及機構員工都享受由BiciLine團隊所帶給他們「看着藍、踏上綠」的體驗。BiciLine的服務最近更衝出元朗,走到九龍,營運「悠遊西九」自助單車服務,讓年青員工有新的工作經歷和成長機會。
東華的社會企業精神就是讓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受惠於不同的培訓機會,擴闊其目光,自力更生,並投入就業市場,讓受助者活得更有尊嚴,發揮潛能,盡展所長。近年,社企在香港逐漸普及,已是大勢所趨,消費者亦開始認同責任消費及社企的社會目標。東華會繼續迎合社會的需要,發展多元化的服務及項目,為香港建立更多引以為傲的品牌,讓弱勢社群活得更精彩。
東華三院主席施榮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