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二月號
- 全港最大型特殊馬拉松 千六名選手 齊見證傷健一家
健全的跑手與智障人士手牽手,一起在跑道上朝着同一目標奮力向前!這一幕記憶猶新的感人場面,一年後再度在香港中文大學夏鼎基運動場的跑道上出現。
![]() |
一眾主禮嘉賓於大清早現身於會場,以表支持。
東華三院繼去年成功舉辦全港首屆特殊馬拉松長跑比賽後,今年再接再勵,於1月8日舉辦「奔向共融 ─ 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2012」,而且更將賽事推廣至澳門、廣東省及台灣等鄰近地區,從兩岸四地共邀得1,686名智障人士及伴跑員一同參與,人數較去屆上升達六成之多,再次創造傳奇。
![]() |
1,686名智障人士及伴跑員無懼寒冬參與本港最具規模的特殊馬拉松,充份體現傷健共融的精神。
本院於2010舉辦第一屆「奔向共融——全港特殊馬拉松」長跑比賽,藉此鼓勵智障人士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同時向社會帶出傷健共融的訊息。今年,本院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並再次得到香港中文大學及南區長跑會支持,除繼續舉辦「三公里賽」之外,更增設「五公里挑戰盃賽」,進一步挑戰智障人士的體能和意志力。一眾智障人士各自伙拍一名健全的伴跑員比賽,分別角逐「五公里挑戰盃賽」男、女子組獎項,以及「三公里賽」少年組、青年組和先進組各個獎項。
當日,本院張佐華主席聯同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SBS、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太平紳士、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星中之星─香港傑出運動員」蘇樺偉及東華三院「共融大使」王祖藍出席主禮,為一眾參賽者打氣。
![]() |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太平紳士(左九)及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右七)頒發獎盃予得獎者。
![]() |
「共融大使」王祖藍為智障人士打氣,宣揚「傷健共融」精神。
成為伴跑員須知
參與特殊馬拉松的意義重大,如讀者也想於明年加入成為伴跑員,便要留意以下如何與智障人士相處的小知識:
1. 尊重——互相尊重,地位平等。
2. 愛心——熱誠、耐心及關愛,都會令智障人士更願意親近你。
3. 接納——智障人士表達感情時坦率、直接,有時會做出過份熱情或獨特行為,需伴跑員包容。
4. 讚賞——智障人士有良好表現時,口頭或適當的實物讚賞,都可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
5. 助人自助——不必過份保護、溺愛智障人士,可鼓勵他們完成自己能應付的工作。
6. 正確指導——智障人士判斷力較弱,需要正確的指導。
伴跑員奉獻愛心和耐力
馬拉松長跑比賽對較少運動的智障人士可說是一項挑戰,因為他們多受智障和藥物影響,肌肉協調性和平衡力表現較弱。因此,為協助參賽者備戰,本院於賽前的兩個月期間,特別安排長跑教練指導智障參賽者進行熱身和基本的跑步訓練。
由於智障人士的協調性較差,教練需不時提醒他們擺手、挺腰及抬頭向前望等正確跑步姿勢。此外,智障人士與伴跑員的合作、溝通和互信亦非常重要,透過共同練跑,過往從未接觸智障人士的伴跑員亦透過伴跑與智障人士建立友誼、加深彼此了解及增加默契。
今年增設的「五公里男子組挑戰盃」由二十五歲的鄧卓文奪得,他以十九分零二秒的成績衝過終點,繼上屆勝出「三公里賽」後,再次創出佳績。卓文是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的舊生,現已成為香港精英運動員之一,每星期需接受五天半的長跑訓練。
![]() |
「五公里挑戰盃」冠軍鄧卓文(左) 與伴跑員譚浩恩攜手奔向共融,創出佳績。
卓文說:「今次是第一次參加五公里賽,獲得獎項感到很開心,最希望將獎盃與教練及家人分享!」而卓文的伴跑員譚浩恩則表示,他在比賽期間主要給予對方支持與鼓勵 :「尤其是跑經斜路時,我需要激勵他不要停下來,堅持跑畢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