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一月號
- 全港首屆「關顧學障週2011」 讀寫無障礙 才華創未來
過往曾有研究指出,有讀寫障礙的學童佔總人口3至5%。如此推算,即本港約有三萬八千至六萬三千名學生有讀寫障礙。多年來,政府積極加強前線教育工作者對讀寫障礙問題的認識,並從輔導和教學策略入手,支援學障學童的需要。
東華三院為推動支援學習障礙服務,早於2008便年成立跨專業支援團隊,其後又於2010年成立東華三院教育心理服務中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家長及學校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並聯同香港大學合辦大型支援讀寫障礙國際研討會以及與教育局和香港教育學院合辦「關懷學障大使計劃」等活動。
![]() |
本院教育心理服務中心為讀寫障礙學童舉辦「超級星期六」,提供不同主題的工作坊,以發掘他們的潛能。
滙聚千多名業界人士
今年,在董事局撥款支持下,東華三院聯同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及香港言語治療師協會,並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協助下,於11月12至18日舉辦全港首屆「關顧學障週」,吸引了超過一千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參與,共同分享支援學習障礙工作的最新發展及社區共融理念,並探討香港支援學習障礙的未來路向。
「關顧學障週2011」以「讀寫無障礙、才華創未來」為主題,透過一系列活動,包括國際研討會、公眾教育工作坊、親子嘉年華等,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動為學習障礙學生而設的教育服務,並為提供支援學障學童的服務機構建立平台,檢視現行的服務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閉幕典禮暨國際研討會於11月18日舉行,議題涵蓋極廣,當中包括學習障礙的情緒支援服務、數學障礙、新加坡支援學習障礙的經驗分享、香港讀寫障礙的評估發展及學習障礙名人的分享,共吸引約二百五十名來自教育界、醫學界、社福界、家長等人士參與。研討會邀請了不少海外和本地知名學者主持講座,包括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教育心理輔導及特殊教育系的首席教授Professor Linda SIEGEL、台灣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孟瑛如教授、新加坡閱讀障礙協會 Ms. Anaberta OEHLERS、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署理系主任鍾杰華教授、及首席教授Professor Paul William COOPER,和與會者進行交流。
![]() |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太平紳士於啟動儀式呼籲大眾關顧學障兒童的需要。視頻分享請登入: https://www.tungwah.org.hk/?content=1492
![]() |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覃翠芝女士(前排右五)與眾主辦機構代表及嘉賓出席關顧學障週2011國際研討會暨閉幕典禮。
![]() |
參加親子嘉年華的小朋友可透過有趣的活動增加對學習障礙的認識。
學障兒童有獨特天賦
本院深信有學習障礙的同學都有獨特的天賦和個性,只要因材施教,再給予鼓勵及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展現才華,開創未來。為使大眾對學障學生的潛能有更深入了解,東華三院教育心理服務中心特別編制一本名為《非凡––尋找閃爍.綻放光芒》的刊物,記錄了多個學習障礙學生的奮鬥經歷,藉以向教師、學生、家長以至各界人士宣揚「讀寫無障礙、才華創未來」的訊息。此外,主辦機構更聯合出版《支援讀寫障礙學童系列》,於「關顧學障週」內免費派發給市民。這套一式三冊的教育小冊子,分別為教師篇、家長篇及學生篇,結集各門專業知識為社會人士提供全面資訊,內容涵蓋課堂支援、考評準則、資源運用、家長分享、情緒支援及共融關愛等理念。
逆境自強 才華初現
要形容這位年輕有為的科學發明家,相信「敢作敢為、絕不退縮、勇往直前」這十二字最合適不過。現年十七歲就讀於香港仔工業學校的中五生軒仔,年幼時被評估為有讀寫障礙,語文科成績一直強差人意,只有常識科表現較為理想。不過,他並沒因此而自慚形穢,反而憑着對機械和科學知識的熱愛,升中後逐漸顯露他的天賦與才華,走上發明的康莊大道。
軒仔說:「讀寫問題雖然令我容易氣餒,但更令我明白到只有多下苦功,才能朝向目標邁進。記得中一那年,我已開始看科學電視節目Discovery Channel,亦會利用互聯網搜尋大量有關科技的資訊,從圖表畫像中汲收知識。當我成功組裝了發明品「循環閃燈」,得到老師和同學讚賞的時候,最令我高興的是尋回了自信與滿足感。」。
![]() |
頌軒(左)曾於科學館主辦的全港趣味科學比賽──「過關斬將」獨得一等奬及最佳工藝兩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