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 7月號
- 廣華百載情專輯
廣華BB知多少
2011年6月14日接近下午6時,平日即將關門的東華三院文物館迎來一批出席「廣華BB知多少」黃昏講座的嘉賓及廣華醫院員工。
講座由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舉辦,邀得廣華醫院護理總經理岑素圓女士出任主持,嘉賓包括現為廣華醫院重建項目高級顧問的鄧燦洪醫生及於2001年退休的護士何麗雯女士。
![]() |
張佐華主席(右四)及馮敬偉副主席(左三)頒獎予競猜遊戲得獎者。左二為鄧燦洪醫生,右一為岑素圓女士及右二為何麗雯女士。
每八個新生兒便有一個在廣華出生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個重要階段。相信在一間醫院裏,最能感受到生命躍動的,非產科莫屬。廣華醫院於1911年10月9日開幕啟用,是九龍半島成立的第一間醫院。創辦初期由於經費緊絀,只撥出一間病房作為產房,由舊式接生婦(又稱穩婆)護理產婦。1915年接受衛生總醫官建議,改聘合格助產士,這是廣華醫院提供西法接生的開始。1921年,廣華醫院開始招聘護士學生,提供3年制普通科連接產訓練,1925年再提供3年普通科及1年助產士專科訓練。由於條件所限,廣華醫院直到1929年才設立留產院,其後陸續擴建產房。1940、50年代,很多人從內地移居香港,對廣華醫院產科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情況最惡劣時每張病牀安排3至4名產婦共用。1955年,廣華醫院擴建產房及兒科,並設產前檢驗部。這個時代,香港每5名嬰兒就有1名在廣華醫院出生。
岑姑娘於1997年起出任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至2009年出任廣華醫院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護理總經理。她在講座裏披露了幾個重要數字。第一是廣華醫院曾訓練5,394名註冊護士,3,300名註冊助產士。第二是廣華醫院由1937至2010年正式錄得634,154名嬰兒出生(1937年前紀錄已散失)。第三是由1946年政府有出生註冊紀錄開始,全港有註冊的出生人口為4,859,329,同期廣華醫院有620,014(二次大戰期間每年只錄得420人出生),即說由二次大戰後起,香港平均每8人就有1人在廣華醫院出生。最叫人吃驚的是在嬰兒潮高峰期的1957至60年每年錄得20,023人出生,但這時的廣華醫院無論人手及物資仍十分短缺。大規模的重建計劃於1958至1965年歷時7年才完成。
八小時接生三十一個嬰兒
1950年代,為了紓緩產房的擠迫情況,醫院騰出地方加設產婦出院停留處,該處設帆布床位,派助產士當值,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如產婦未有家屬接出院,就會獲安排返回產房。同時,產婦留院時間縮減為36小時(初產者例外),由產科部組織的產婦訪問隊,於產婦出院後作家庭訪問,檢查產婦及嬰兒健康,但以市區為限,由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廣華醫院更曾有一段時期應區內產婦要求上門接生,考慮到產婦及嬰兒的安全問題,這項服務至1963年結束。
已退休的何姑娘於講座上分享她在產科的工作生涯。她說最高紀錄是一更8小時有31名嬰兒出生,助產士忙得團團轉。因為醫生少,而且要照顧非正常生產的產婦,所以助產士逐漸提高專業能力,保障產婦及嬰兒的健康。何姑娘承認,最大的壓力是確保嬰兒身份無誤。
創立綜納產褥中心
鄧燦洪醫生於1993至2005年出任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及2005至2011年廣華醫院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醫院行政總監。他表示,服務是由人提供的,因此培養同事的專業精神及傳承技術至為重要。事實上,這十多年間,憑着鄧醫生與岑姑娘的努力,產科發展很多新服務,例如輔助生育和產後輔導,以及傳授產前診斷技術,推廣母乳哺育等。2007年更建成全港第一(至目前仍是唯一)的綜納式產褥中心,由助產士主導,從產前至產後以個案管理形式作全人護理。鄧醫生表示,發展服務要持開明態度,重視同事的專業發展。回憶作為醫院行政總監的歲月及展望廣華醫院重建項目上馬,他深信同事仍將從心出發,彰顯廣華醫院的服務精神。
2011年10月9日,廣華醫院就慶祝百歲生辰。期望全港的廣華BB與廣華醫院共同度過。
![]() |
黃昏講座吸引不少市民大眾及廣華醫院員工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