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0九年 五月號
- 支援讀寫障礙新進程國際會議
2000年,本院教育心理學家陳淑明女士及三間院屬小學一起參與教育局「讀寫樂」教材套的製作。針對院屬學生中、英文的閱讀與書寫困難,2002年,東華參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及教育署合作的「校本英語語音意識」計劃,並在本院三間小學小一班開始試行。東華過去曾邀請香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及新加坡讀寫障礙協會等機構的學者及講師為本院老師提供在課程設計、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培訓。2007年開始,董事局亦撥款資助英文老師接受84小時的Orton Gillingham 教學法,讓教師學習如何用多感官的方法,有系統地提升學童的英文能力。翌年,本院與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完成為期兩年的「小學生的書寫發展及一個更具效能的批改默書作業方法」研究計劃,希望能幫助老師透過分析小學生中文默書的常見錯誤,探討組成漢字的基本部件,從而幫助同學–特別是有讀寫障礙的同學掌握認寫漢字的方法。
在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路上,家長和學校是密切的夥伴。2003年,教育科首次舉行「讀寫奇兵」親子營活動,希望藉此讓學障學童懂得了解和接納自己,讓家長更明白學障子女在學習上及情感上的需要,同時學懂欣賞孩子的優點。此後每年一度的親子營,不但拉近了不少家長與子女的距離,也凝聚一些深受讀寫障礙影響的家庭加強彼此交流及互相支持。今年舉行的「愛與夢飛行」讀寫奇兵親子營更邀得丁錫全醫生與一眾分享他的個人經歷,鼓勵孩子不要因失敗而放棄,並憑着毅力和決心克服困難。
今年5月舉行的國際會議是本院董事局在2007/08年度為「支援讀寫障礙學生計劃」所籌募的一百五十萬元中所資助的其一項目。該計劃亦包括與香港教育學院合辦的「關懷學障大使計劃」,當中招募超過八十名準教師成為大使,讓他們了解學障學童的特徵及需要,並肩負關愛和支援學童的重任。教育科學生輔導部亦增設一支專業隊伍於院屬學校為讀寫障礙學童評估,亦針對學童、其家長和老師的需要作出相應的支援和輔導。
5月15及16日,東華三院教育科與香港大學言語及聽覺科學部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支援讀寫障礙新進程國際會議」。會議舉行首天,參與會議的嘉賓把黃麗松講堂擠得水洩不通,滿頭是汗的工作人員不欲將「有心人」拒之於門外,於是把臨時座椅一排一排的加在講堂後端。參加國際會議的人數比預期多,為應付需要,有不少工作坊都要設置臨時座椅。
當主題演講者之一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Prof. Linda Siegel 說到一位患有讀寫障礙的女孩子如何被同學譏笑為愚笨,因一時羞忿把對方「推倒」在地上 (這幅自畫像在教授的屏幕上顯示出來)的時候,教授眼裡流露着同情和體諒,然後以顫抖的聲音說道 : 「這些孩子在校園內常是被譏諷、欺凌的對象!」
讀寫障礙不單是一個教育界面對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極需關注的重要課題。是次「支援讀寫障礙新進程國際會議」是本港首個集中探討以實證為本研究有讀寫障礙學童中文閱讀和書寫困難的研討會,並期望透過來自內地、台灣、新加坡及本港的專家和學者交流研究理論和實踐經驗,幫助本港在支援有中文閱讀和書寫困難學童的里程上邁前一步。
什麼是讀寫困難?
讀寫困難是一種最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讀寫障礙為其中一類)。有讀寫困難的學童,雖然有正常的智力及常規的學習經驗,卻有閱讀和書寫的困難。一般來說,他們記憶力較弱,訊息處理的速度也較慢。他們的語音處理、視覺及聽覺認知能力、專注力、分辨左右、列序或組織等能力都可能較弱。
特徵
- 口語表達能力比文字表達能力為佳
- 閱讀時欠流暢,並時常錯讀或忘記字詞讀音
- 儘管努力學習,仍然未能默寫已學的字詞
- 抄寫時經常漏寫或多寫了筆畫或文字
- 把文字的部件左右倒轉或寫成鏡像倒影
- 較易疲倦,需要更多的專注力來完成讀寫的作業;或
- 即使能認讀文字,在學習句子結構、理解文字和寫作方面都有困難。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城)
攝於支援讀寫障礙新進程國際會議開幕禮上的嘉賓包括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學校行政及支援)胡寶玲女士(右六)、東華三院名譽校監兼董事局主席李三元博士(左六)、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Prof. Shirley GRUNDY(右五)、衞生署兒科顧問醫生藍芷芊醫生(左四)、三位主題演講嘉賓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首席教授Prof. Linda SIEGEL(右三)、北京師範大學舒華教授(右二)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教授(左三)。
本院於今年3月舉行「愛與夢飛行」讀寫奇兵親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