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十月號
- 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開幕 樂聚圓滿人生 生命與你同行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 011年公佈的數字,全港每年離逝人數達四萬宗;而2010年的離世人士當中佔三萬三千多人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有見市民對喪親支援服務的需求殷切,加上社會老年化問題日趨嚴重,喚起長者對身後事規劃的關注,本院獲準提閣佛學會有限公司慷慨捐助港幣一千萬元,成立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一個全港首創以社會工作手法介入的非牟利專門後事支援中心,為長者及喪親者提供和諧舒適的現代化中心設備,並由專業輔導員提供全人關顧及全程陪伴等服務,協助他們走出生命的陰霾,擁有圓滿人生。
「環保越裳花生秀」 宣揚「壽衣我話事」的開放態度
「生命同行坊」於10月5日舉行開幕典禮,邀得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BBS太平紳士、準提閣佛學會主席楊釗博士SBS太平紳士及陳文綺慧主席主持揭幕儀式。開幕典禮中最觸目的環節是一個名為「環保越裳花生秀」的壽衣時裝展,邀請了六位長者模特兒於舞台上演繹六款與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計師共同設計的「環保起動-壽衣新角度」計劃作品,跨代合作突破殯儀框架,結合殯儀文化、環保與現代設計美術,宣揚「壽衣我話事」的開放態度,是「生命同行坊」生死教育項目中的創新意念之一。
![]() |
主禮嘉賓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BBS太平紳士(左七)、準提閣佛學會主席楊釗博士SBS太平紳士(右七)及陳文綺慧主席(左六)主持揭幕儀式。
|
|
|
典禮中最觸目的環節是「環保越裳花生秀」表演,由長者模特兒於舞台上演繹六款與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計師共同設計的「環保起動-壽衣新角度」計劃作品,宣揚「壽衣我話事」的開放態度。
面對死亡 長者不再忌諱
單身、現年八十歲的黎林伯伯向來豁達:「好簡單,好似行個圈一樣,每人都會經歷,生存有一次,所以死亡亦有一次」。早年,他的故友猝死家中,上門探望才驚覺好友早已仙遊,在他人不知情下離世,由第三者安排後事。此經歷令黎伯伯感受甚深,直言擔心自己死後無人知,更怕影響附近街坊。
退休前從事飲食服務業數十載的黎伯,面對顧客感覺「困身」,希望過世後能感覺輕鬆,遂要求設計一件不失時代感,又保持傳統的壽衣,沒有壽字、沒有金線,相反有很多鈕扣:「要方便過世後,他人幫我穿..;我試穿過上身,好型!又有孫中山感覺。」在袖口及褲管口繡上蜻蜓,寓意自由自在;他已決意日後要火化,並將骨灰撒在花園或海中。一切後事安排體現出黎伯追隨自由的性格,他坦然:「後事計劃妥當,省卻我後顧之憂。閒時我會到社區中心找朋友聯誼,又在生命同行坊結識到不少長者,互相支援;不時會有中心社工會慰問及探訪,跟進我的狀況,現在的我真正是活得自在了。」
![]() |
豁達的黎林伯伯大談設計師為他度身訂造的壽衣,積極面對人生,對死亡從無忌諱。
「生命同行坊」服務
「生命同行坊」為一個全港首創以社會工作手法介入的非牟利專門後事支援中心,由專業輔導員協助長者完成其身後事的意願,亦會陪伴喪親者處理後事及提供情緒支援服務,協助他們走出生命的陰霾,擁有圓滿人生。生命同行坊服務包括為長者及社區人士而設的「社區生死教育工作」,透過互動教育講座介紹傳統殯儀資訊,讓他們了解殯儀服務的各項收費,在生前作好預算規劃,同時向長者宣揚積極正面的生死觀;「離逝或後事準備及籌劃服務」協助長者籌劃個人後事、安排攝錄服務,親自記錄對親友的重要說話,以回顧人生及跟家人分享心底話,讓人生圓滿無憾;為家屬而設的「伴我同行服務」陪同喪親者,尤其失去老伴或子女的年長喪親者,辦理身後事及提供為期一年的情緒支援輔導。
現時,已有二千多位長者參與生命同行坊服務,及早策劃身後事,不但讓家人了解長者的意願,減低處理後事的壓力以及緩解哀傷,也讓長者及家人都能「樂聚圓滿人生」。
東華三院準提閣佛學會生命同行坊
地址: | 香港上環禧利街東寧大廈1401室 |
服務時間: | 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正至下午5時30分 星期六:上午9時正至中午12時正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
電話: | 2884 2033 |
電郵: | ecs-colife@tungwah.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