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 6月號
- 東華三院 成為本港首家 「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
近年,針灸服務在坊間愈趨普及,接受針灸治療的市民人數不斷增加,東華三院於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的針灸門診治療總量便達十萬人次之多。為了進一步促進針灸學術水平、推廣針灸標準化及規範化,東華與中國針灸學會於5月12日簽訂合作協議,成為香港首家「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
所謂針灸標準化,主要分穴位、操作方法以及針灸用語三方面。由於對不同的穴位施針有不同的效果,所以穴位名稱及位置均需要標準化;操作方法則包括拿針技巧、施針程序、拔針方法等;至於統一術語及其概念亦有助向外推廣針灸這門醫術。
中國針灸學會會長李維衡教授及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保延教授表示,目前已為五種病制訂了具體的《臨床實踐指引》,包括面癱、帶狀疹(俗稱「生蛇」)、假性球麻痺(即中風後的吞嚥困難)、偏頭痛和抑鬱症。劉教授指出,每一個病的標準均涉及約五十個步驟,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才完成。
![]() |
(左起)衞生署署長林秉恩醫生太平紳士、中國針灸學會會長李維衡教授、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保延教授及張佐華主席一起為東華三院成為「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主持授牌儀式。
本院成為「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將有助促進針灸學術水平,以及逐步規範針灸行業的操作標準,培養年輕的針灸醫師;此外亦象徵東華在針灸醫療服務、科研、教學三方面更上一層樓,提升本港針灸學術在國際間的競爭力。
![]() |
眾嘉賓於「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授牌儀式上合照。
為加深東華屬下二十多位針灸醫師對針灸規範內容的了解,東華在授牌儀式後,隨即舉行一連兩天的「針灸技術操作規範」應用培訓班暨座談會,由七位國內著名針灸學教授就「艾灸」、「頭針」、「三棱針」、「針灸治療頸椎病頸痛」等不同議題主講及分享臨床心得。東華在下一步將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規範施針手法及統一針灸書寫病歷。
東華三院以中醫服務起家,服務歷史長達一百四十一年,近年先後開設五間中醫藥科研中心及一間「治未病」中心。每間中心均設有針灸專科,提供針灸門診服務,同時亦以日間門診服務形式支援六間公立醫院住院病人的針灸服務。在針灸臨床科研方面,本院的針灸醫師與本地西醫合作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籌備的針灸課題多達十四項。
針灸標準示範基地的建設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國針灸學會根據「十一五」規劃進行醫藥標準化的重大舉措。目前,中國針灸學會在全國範圍共授予五個單位為中國針灸標準示範基地建設單位,東華三院為香港首個同類的單位。
![]() |
![]() |
![]() |
東華三院中醫師與中國針灸學會人員在針灸應用培訓班暨座談會中互相交流。
「針灸技術操作規範」培訓班暨座談會講者:
![]() |
![]() |
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劉保延教授 |
安徽中醫學院針灸醫院副書記
儲浩然教授 |
![]() |
![]() |
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院長
王富春教授 |
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
吳緒平教授 |
![]() |
![]()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主任
趙吉平教授 |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院長
郭義教授 |
![]() |
|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
符文彬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