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十二月號
- 生命因您活出意義-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基金捐助計劃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與每一位香港市民經歷高低起跌與香港同步成長,更將一百四十二年來每點每滴的東華「情與事」保存下來。早於1970年成立的東華三院文物館,便開始有系統地收集東華的檔案及文物。於2010年,更進一步成立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加強對東華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至今已保存了超過七千多項文獻檔案、六百件文物、二萬多張歷史圖片及大量參考書籍。
![]() |
退休前為政府屋宇署總測量師的何湛先生與東華甚有淵源,一門三傑也從事建築業,並遺傳得到其祖父何想先生為善最樂的精神。何湛先生於工作時,在偶然機會下接觸到一批馬場大火的照片,聯想起藏於家中由本院贈送給祖父的牌匾及獎盃。經過一番查證後,何先生發現其祖父於1918年協助東華興建「戊午馬棚遇難中西士女公墓」以紀念當年跑馬地馬場大火的六百多名罹難者。何先生輾轉間與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結緣,並於2011年10月開始當上文物館的義工,負責處理一批超過二萬多頁的東華義莊文獻。他直言:「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了數千份,實在很不容易。」何先生懷着一顆善心,為及後的研究工作作出莫大的貢獻。
![]() |
何湛先生為義莊文獻資料執行校對。
東華與每一位香港市民共同成長的一點一滴,有許多檔案和文物至今已經流傳逾百年,當中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加上數量龐大,現在正與時間競賽,期望將這些珍貴的華人慈善歷史資料修復、整理和保存下來。
|
|
文物保育是細水長流的工作,由保存、修復、整理、推廣到教育都是環環相扣。請捐款支持「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基金」,協助保育東華三院的文物及檔案,永遠留存屬於香港人的慈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