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0一二年 七月號
- 生命因您活出意義-賣旗日篇 助院友走出抑鬱深谷 護理安老院的秘密花園
「這些花呀草呀都沒人要,是我拾回來栽種的。你看,現在長得這般茂盛!」筆者參觀李惠卿婆婆的庭園只有短短十數分鐘,李婆婆已自豪的把這番話說了十次。訪問當日下着雨,雨勢愈來愈大她也不肯走, 堅持要我看看她辛苦栽種了三年的「矮腳虎」:「那次颱風把它吹倒了,沒人要,是我拾回來栽種,如今不是很茂盛嗎?」
四、五年前,李婆婆的抑鬱症相當嚴重,經常自己躲起來哭,覺得自己身體多病痛負累了家人,更曾經試過當着全家人面前說要從窗口跳下去。家人見事態嚴重, 遂鼓勵她入住東華三院包兆龍護理安老院。豈料李婆婆一住便四年,而且心廣體胖,由一百二十磅增至現時一百四十磅。
李婆婆說自己現在很胖很醜,但包兆龍護理安老院副主任胡惠蓮姑娘卻認為李婆婆現在笑容滿臉、精神飽滿,十分好看:「李婆婆剛進來時情緒很差,覺得自己是家人的負累,有什麼不開心都藏在心裡。」
究竟是什麼讓李婆婆有這麼大的轉變?胡姑娘認為自我價值觀佔了很大的因素。四年來,院舍用各種方法替李婆婆重新建立自信,並鼓勵她栽種花草,讓她擁有自己的秘密花園;而她也真的很認真去種,甚至自己搭建了一個小型花圃。李婆婆說:「我要磚,花王立即找來十二塊磚讓我自己搭建花圃,我需要花盆又立即替我找來合適的。」李婆婆在這些花草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
![]() |
東華三院包兆龍護理安老院的秘密花園,讓李惠卿慢慢重拾自信,從抑鬱深谷走出來。
胡姑娘表示,院舍對院友的支援真的很重要,除了情緒輔導外,更需要尋找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發揮所長。要讓李婆婆建立自信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包兆龍護理安老院利用多元化的介入手法, 如園藝治療,讓她自行構想及設計花園,使她心靈有所寄託,並學懂珍惜及欣賞生命。
![]() |
東華三院包兆龍護理安老院副主任胡惠蓮姑娘(右)表示四年來一直看着李惠卿的情緒一天比一天進步。
院舍更透過安排李婆婆做義務工作,如鼓勵她擔任「當值耆英」,伙拍其他院友於大門口值日,既能加強與其他院友的溝通及合作,建立社交支援網絡,亦讓李婆婆承擔責任,增加其對院舍的歸屬感。
此外,院舍鼓勵李婆婆認清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她抒發及表達感受,並教導她控制情緒的方法,如冷靜地離開衝突的環境去聽音樂、看電視及種花。同工亦在輔導期間,鼓勵李婆婆以繪畫手法,自行選擇顏色筆畫出個人的思緒、心境,表達她的內心世界。
初到院舍時,同工要求李婆婆隨便以繪畫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當時她以黑色顏色筆在畫紙上面打圈,並畫上一把刀、還有一個正在哭泣的自己。那時候,李婆婆還經常想着要了結自己的生命。到了訪問當天,李婆婆笑着的看着同一盒顏色筆,慢慢拿起了她最愛的綠色繪出一幅富有生機的畫。
![]() |
|
李惠卿四年前所畫的畫(左)跟今天畫的有很明顯的差別。
望着她自信的舉起剛畫起的作品,畫中充滿了開花結果的植物,我知道東華三院包兆龍護理安老院已成功幫助李婆婆重新站起來,就像當初被大風雨吹倒的花草一樣,重新活過來,現在已長得又堅強又健壯。
世上何只一位李婆婆?東華三院同工每天都以無比的愛心,竭盡全力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假若你願意支持東華三院的社區關顧工作,請你於8月22日東華三院賣旗籌款日的早上,主動向我們拿.旗袋的義工慷慨解囊, 我們定必信守承諾,貫徹善用捐款,幫助弱勢社群的宗旨,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東華三院售旗日2012 8月22日 以愛心成就希望之禮
東華提供的社會福利服務涵蓋人生路途上之所需,無論生、老、病、死,照顧弱勢社群的需要,將希望送到有需要人士的手裏﹕
生有所為– 為低收入家庭、特殊需要兒童、隱蔽長者及弱能人士等提供照顧、輔導及發展機會,讓他們自力更生。
老有所歸–提供安老院社照顧服務,並為社區長者提供家居支援及日間護理服務,讓長者留在社區生活,居家安老,頤養天年。
病有所依–為患上腦退化症的長者提供專業照顧護理服務,更為其家屬提供支援。
死有所安–提供優化的殯殮服務。東華義莊更提供臨時厝存先人骨灰服務,解決市民燃眉之急。
售旗日義工絮語
我在過去十年,一直在售旗日駐守東華醫院普通科門診部的售旗攤位。每年的售旗日,都得到不少東華醫院的門診病者踴躍捐款。而上街售旗時,普羅大眾往往樂意捐出五十甚至一百元,收入不多的老人家亦樂意捐出十到二十元。我想,這必定是因為東華贈醫施藥的傳統非常深入民心,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故此大家都樂意慷慨解囊,支持東華三院。
我亦非常感謝東華三院主席和董事局成員,每年親身走到街上及售旗單位為義工們打氣;在提升士氣之餘,更鼓勵市民踴躍捐款。衷心感謝您們的支持!
東華醫院黎慧生護士長
請捐款支持本院幫助弱勢社群,登入東華三院網頁www.tungwah.org.hk, 掃描左旁的QR編碼或致電1878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