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 4月號
- 迎難而上 勇往直前
作者:阿峰(副經理)
部門:公共服務部
所屬單位:東華三院萬國殯儀館
編者按:《沿途有您》是東華三院為慶祝一百四十周年而編寫的助人真實故事書冊,共輯錄了四十六個由前線員工及義工撰寫的動人故事。
5月的清晨,雖然還未步入盛夏,從街角樹梢間灑下的朝陽,已經教人汗流滿面。街道的一旁,清潔工人正忙於打掃地上的積水和花瓣,靈車司機小心翼翼地把車泊在殯儀館正門的右邊,這是官方出殯儀式預先指定的,看得出他絲毫不敢怠慢。門外四周還站滿了警察、醫護人員和殯儀館職員,在架設了鐵馬的行人道上忙這忙那。目光瞟向街的另一邊,眾多傳媒記者和攝影師各自佔據有利位置,放好攝影機、衛星天線等裝備,把那短短八十米本來暢通無阻的通道擠得水洩不通,形勢好不緊張。
從遠處迅步跑來一位年逾五十歲的中年人,他不正是仵工主管健哥嗎?他雖然幹粗活,但外表和談吐總是溫文爾雅,過去二十多年除了假期外,他每天喝過早茶便在這裡經過,施施然步入他的工作地點 – 東華三院萬國殯儀館。然而,對他來說那天倒是特別,是他仵工生涯以來第一次到浩園工作,見證一個以特區區旗蓋棺的榮譽葬禮,事前要做很多預備工夫,難怪他的腳步比平時急促,還顧不了街上忙亂的景象,便跳上門前的階梯,直奔入殯儀館大堂。
再見了 沙士英雄
「早晨健哥,今天早茶吃了些甚麼?」健哥在仵工房碰到共事多年的部屬吳森,花名「黑仔」的他,平日言語不多,但相處日久,兩人已建立了一份草根階層粗豪的兄弟情。
「哪有心情啊,等一會有很多大人物到場,那時候得小心一點,不要做『黑仔』呀!」
「行了!太空衣也執拾好了,待會便可分發給手足們。」吳森口中的「太空衣」,正是預防病毒感染的全套保護裝備,包括衣履、口罩和眼罩,把仵工們的全身包得密密實實。
或許,經濟上的困難算不上甚麼,如《聖經》所啟示的智慧,人要學懂處富貴,亦要學懂處卑微,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反而最令人擔憂的是,世界各國對這病毒及它的傳播途徑均掌握不多,醫護人員即使做好防疫措施,亦有受感染的個案出現。那天出殯的,正是屯門醫院男護士劉永佳,他三月底在SARS病房工作時被傳染,最終不幸殉職,全城哀慟。社會各階層送來的鮮花,堆滿了殯儀館地下的大堂,恍如在俗世與靈堂之間築起了一個小花圃,讓靈魂回到恬靜的天國之前,先在這裡歇一歇,洗淨塵俗的一切。

痛在心 堅守崗位
早上八時三十分,殯儀儀式開始,特首、政府及醫管局高層分別到達靈堂,對一眾仵工來說,這些大人物 跟他們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所以彼此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重達三百多磅的 – 靈柩。前一天,仵工們已把所有縫隙給封好,但還是不太放心,遺體雖然用雙層防疫膠袋密封,但在室溫下解凍,膠袋表面可能會凝結水點,萬一從棺木的縫隙滲了出來,可嚇壞現場的達官貴人啊!還有門前的階梯,過去他們曾把靈柩抬下這四級樓梯無數次,再送上靈車,憑着多年合作的默契,無論棺木有多重亦難不倒他們。但是,當天門外有數十部照相機和攝錄機對準他們,還有前來悼念的群眾,心理壓力大得令人發抖,腦海不斷演習即將要做、又看似熟練的動作,畢竟這是第一次出大場面呀!
突然,眼前飄來一片艷紅,當中浮現着旋風似的洋紫荊圖案,然後徐徐落下,覆蓋在劉永佳的靈柩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像在撫慰棺木內的靈魂,全場賓客肅立,寂靜無聲,間中只聽到家屬的低沉啜泣,場面悲壯,任憑你職位有多高,性格有多高傲,在這一刻,亦只能謙卑。
當健哥和一眾仵工知道要處理全港首宗因SARS病逝的喪禮,內心曾經充滿掙扎和矛盾,尤其SARS是高度傳染和致命的疾病,最令人產生恐懼的,就是我們對這突如其來的新病毒一無所知,既不知道它的傳染途徑,亦不知怎樣醫治,外地便有醫護人員因怕被傳染而開小差的個案,本地私營殯儀館則不願接辦因SARS離世的喪禮,這樣更加深了死者家屬的傷痛,而且遺體若不盡早火化,亦會為社會帶來很嚴重的衛生問題。我們的仵工也是常人,曾經有人懷疑是否值得拿性命來冒險,不為自己,也要顧及家人啊。外間更有一些不友善的批評,包括來自我們的客人,指摘萬國殯儀館處理SARS個案,可能會把病毒帶到館內,再傳染給其他服務使用者。
不過,萬國殯儀館既為東華三院旗下的服務單位,承傳着先賢創立義莊的精神,率先為SARS死者的親屬提供服務,是我們的本份。為此,機構向仵工隊伍提供了一些輔導,讓他們理解東華所肩負的歷史傳統 和社會責任,作為東華僱員,必須迎難而上,勇往直前。健哥心裡明白,他要表現堅定,才能穩得住軍心。莫看仵工們平日穿着老式唐裝衫褲,有點土頭土腦的模樣,此刻大家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責任。在往後的日子,東華三院萬國殯儀館接辦了一百七十多宗SARS個案,但從來沒有一人借故休假,時至今日健哥憶記起那段時期,仍然感到十分驕傲。
不要怕 能成榜樣
車隊在和合石山崗之間穿插,拐了不知多少個彎,魚貫地駛到浩園。排列有致的墓碑,挺立在青蔥翠綠的草地上,行人道上是白色的長廊和藍色琉璃瓦頂,環境倍感優雅,這一切都標誌着在此下葬的,都是令人景仰懷念的人物。
風和日麗的天氣,掩不住送殯行列的哀愁。親友很快便步至劉永佳的墓地旁,仵工把蓋着區旗的靈柩移送至眾人前面,接着六名醫管局職員莊嚴地把區旗拿起,摺好交到劉永佳的家屬手上。健哥與五名手足分作兩行,以擔挑和麻繩熟練地把靈柩緩緩落葬,親屬向靈柩灑下鮮花作最後惜別,一名三十三歲的青年,就這樣畫上了人生的句號。
靈車駛離浩園,在車上健哥望着窗外的景物急速地往後退,腦袋卻仍停留在剛才落葬的景象,他一生見盡不知多少悲歡離合,更年輕的逝者亦見很多,但那次是最令他感觸的,想到自己亦正面對SARS的威脅,代入感便特別強烈,沉思着萬一將來他所指派的仵工因 服務SARS個案而犧牲,該如何面對他的家人呢?榮譽可以抵銷家人的哀傷嗎?
由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SARS襲擊全球期間,香港共錄得一千七百五十五宗個案,合共二百九十九人病逝,當中有一百七十多宗(包括三名醫護人員)由東華三院萬國殯儀館提供殯殮服務。幸好我們的仵工均沒有感染SARS,不但完成任務,還做了良好的示範,後來其他同業亦願意為SARS離世者提供殯殮服務。我們的社會得以暢順地運作,除了上層的政策得宜,背後也得靠很多低微平凡的人,每天正做着不平凡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