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澤四海 情繫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揭幕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首度於內地策展 呈現兩地慈善軌跡
(香港,2025年11月20日)由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江門市博物館與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聯合主辦的「惠澤四海 情繫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已於11月17日於江門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隆重揭幕。是此展覽是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於內地舉辦的首個專題展覽,榮幸邀得江門市委常委暨宣傳部部長陳冀女士、江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鋼華先生及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出席開幕儀式。
香港與江門位處於珠江口的東西岸,文化同源。自19世紀中葉航線開通,兩地往來更為密切。隨著清末時期自然災害頻繁與社會動盪,民間慈善組織應運而生。東華三院於1870年成立,逐步發展為綜合性慈善機構,並擔當聯繫海外華人的角色。與此同時,江門五邑地區也陸續創立多所慈善機構,如明善堂、愛善堂等。這些機構的成立與運作,均受益於香港與海外華人的鼎力支持,體現了兩地慈善網絡的深厚淵源。
江門市委常委暨宣傳部部長陳冀女士指﹕「是次展覽通過珍貴的史料、實物與影像,讓這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得以具象呈現,深刻揭示了『同根同源、同心同向』的文化內涵。期待以本次展覽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啟動兩地合作的無限可能,推動文化事業共傳共賞、經濟合作共融共興、社會服務共建共融,讓百年情誼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強勁動力。」
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表示:「東華三院扎根香港155年,一直致力為海內外華人提供各類支援。江門作為『中國僑都』,與香港的關係密不可分。東華三院歷屆董事局中,不少成員祖籍台山、開平、恩平、新會和鶴山,他們積極貢獻所長,回饋家鄉。我們希望透過是次展覽和多場專家講座,讓公眾深入感受香港和五邑地區在善業發展中互相扶持、血濃於水的情誼,將這份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給下一代。」何主席亦衷心感謝江門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合作單位和夥伴的支持,期望未來持續深化合作,共促人文和慈善交流。
是次展覽透過珍貴的歷史文獻、影像與實物,系統梳理並展示了東華三院自1870年以來,與江門各地區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慈善互動。展覽分為4個展區,展出219幅歷史圖片及96件(套)珍貴展品,呈現了中國古代慈善事業發展、香港東華三院的發展歷程、海外華僑原籍安葬、江港兩地慈善事業相互聯繫共同發展的歷史。展覽將引領江門市民深入認識家鄉與香港之間源遠流長的慈善脈絡,見證兩地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並體現慈善作為社會發展動力的深遠意義。
「惠澤四海 情繫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
指導單位: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主辦單位:江門市博物館、香港東華三院
協辦單位: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 新會區博物館 台山市博物館 開平市博物館 鶴山市博物館
展 期:2025年11月18日至2026年3月1日
地 點:江門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江門市蓬江區五邑華僑廣場)
時 間:周二至日 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逢周一休館)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155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92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57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5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完*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 2859 7452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
圖一為江門市委常委暨宣傳部部長陳冀女士(右四)、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右五)、江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鋼華先生(左五)、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左四)及一眾嘉賓為展覽揭幕。
圖二為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左)向江門市博物館館長高東輝先生(右)捐贈東華三院史料書籍。
圖三為典禮後,一眾嘉賓參觀展覽。
圖四為「惠澤四海 情繫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揭幕典禮嘉賓大合照。
圖五為「惠澤四海 情繫五邑﹕江門與香港東華三院的百年情誼」展覽活動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