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回應2025年施政報告
協力政府深化改革惠民生 共同創新為未來
(香港,2025年9月17日)面對社會多元需求,東華三院董事局歡迎並支持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發表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中各項改革惠民政策。我們將持續關注政策細節及發展,並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為核心,支持政府在醫療衞生、教育、社會福利服務、房屋、AI及歷史文化保育等方面創新求變,協力發揮香港優勢,致力推動社會發展,同心共創香港更好的未來。
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表示東華三院十分支持施政報告中堅守惠民生、勇創新的施政方針,帶領香港改革求變,構建改善民生的施政藍圖,而東華三院行政總監蘇祐安先生今日下午接受傳媒訪問時,對《施政報告》中的社會福利政策亦表示支持。
在醫療方面,東華三院全力支持政府在醫療領域的多項政策,包括提升公營醫療系統、擴展慢性病及癌症篩查服務、強化社區醫療與預防保健、推動社區藥房及牙科健康教育,並期望第三所醫學院能加快落實以紓緩人手壓力;同時積極配合中醫藥發展政策,推動中西醫協作服務擴展至更多病種與醫院,致力提升整體醫療質素及應對人口老化與慢性疾病挑戰。
在教育方面,本院歡迎政府持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東華三院將善用本院深厚的歷史背景及其中蘊藏的中華文化,舉辦更多具深度與廣度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本院於9月4至30日,在屬下學校及多個單位舉辦「東華三院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歷史展覽—抗日戰爭與香港淪陷歲月」,以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
本院積極支持施政報告中針對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的多項措施,包括推動「心繫家國」活動、強化憲法與基本法教育、發展AI及STEAM課程、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擴展非本地生招生比例及支援特殊教育,致力促進教育的多元與公平發展。本院認同施政報告容許直資學校試點上調非本地生比例,切合現行人才政策及人口結構的轉變,並期望有關研究能進一步考慮讓津貼學校招收非本地生。本院亦支持政府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與本院提出的「數字教育雲端服務資助計劃」及資助中小學購置AI教育產品的建議高度契合。本院支持推廣雲端學習平台及虛擬實驗室,同時重視網絡安全與數據私隱,為學生提供高效且安全的學習環境。
在社會服務方面,本院支持政府於明年新增6個社區客廳,配合現有9個社區客廳,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範圍。本院自去年7月起營運全港最大的土瓜灣社區客廳,經過一年運作,服務成效顯著,超過600戶九龍城區劏房家庭登記使用,設施使用及活動人次達15萬,遠超原定預算的9萬人次,反映服務需求殷切。本院樂意繼續支持政府並營運更多社區客廳。
本院全力支持政府提出的多項安老政策,包括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擴展至16,000張、增設長者鄰舍中心、優化離院支援及推動灣區養老安排,並新增資助院舍名額。本院亦支持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促進跨部門協作及樂齡科技應用,全面提升長者照顧質素與生活福祉。本院建議進一步加強粵港養老服務交流,推動院舍服務與管理經驗共享,並開展遠程培訓。同時期望政府與內地衞生部門建立認可機制,制定服務標準及監管制度。本院將持續透過舉辦灣區養老考察團及講座等活動,讓更多長者認識大灣區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選擇與保障。
本院支持政府在2025年施政報告進一步推出措施鼓勵生育,包括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的時間、加強日間嬰幼兒照顧,以及擴充「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本院積極支持政府落實鼓勵生育政策,屬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悅樂園(北區)於2024年落成及投入服務,為北區提供56個0至2歲日間嬰幼兒照顧服務;本院現正在油塘籌辦成立另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為家長提供100個0至3歲日間嬰幼兒照顧服務,該中心預計2026年投入服務。
本院亦積極響應政府鼓勵香港與內地及海外青年交流學習的倡議,除設立專項基金支持院內青年服務進行內地交流,擴闊視野外,亦透過轄下6間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東蒲」青年全人發展平台,以及作為「共創明『Teen』校友會」的校友事務統籌機構,推動青年發展。本院樂見政府獲賽馬會支持,投放資源讓校友參與融合香港潮流文化與中華傳統藝術的培訓與體驗。
在房屋方面,本院樂見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簡約公屋項目,多個項目迅速落成,讓正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得以改善居住環境,並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縮短至5.1年,預期於2026/27年度進一步縮短至4.5年。本院與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營運的元朗攸壆路簡約公屋已全數入伙,加上本院營運的「啟德.東寓」、「樂和.東寓」、「流浮.東寓」項目,合共營運超過4,000個過渡性住屋單位。本院深信過渡性住屋項目能即時改善基層家庭的生活質素。
在AI發展方面,本院樂見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及人工智能應用。本院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已邁出重要步伐,現時已於醫療服務中率先引入AI聊天機械人,為市民提供即時、準確的資訊。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擴展AI的應用範疇。我們正積極籌劃於復康院舍及安老院舍設立照顧者智能平台,讓照顧者可即時掌握受顧者的身心狀況,並促進院舍及照顧者間的資訊互通,提升整體照顧質素與服務針對性。
此外,本院積極推動中華文化教育,支持文化藝術交流及非遺旅遊發展,透過多元活動提升市民的歸屬感與文化自信。在2024/25年度,本院共舉辦63場中華及傳統文化推廣活動,並於「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多項免費體驗活動,吸引合共3,500人次參與,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就《施政報告》中個別的政策措施,本院的回應詳列於此附件:
https://shorturl.at/KvQkd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155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9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42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57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5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完*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 2859 7857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
圖片說明:
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回應2025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