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廣福祠獲擬列作法定古蹟

(香港,2025年3月14日)位於上環太平山街40號的東華三院廣福祠(又名廣福義祠、百姓廟、濟公廟)於昨日(3月13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列作法定古蹟,稍後將進行公眾諮詢,若順利將於本年內獲政府正式刊憲宣佈列作法定古蹟,將成為東華三院繼上環文武廟、東華三院文物館、馬場先難友紀念碑、東華義莊及油麻地天后廟群後的第六個法定古蹟,東華三院對此表示歡迎及感到非常高興。

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表示:「適逢東華三院創院155周年,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此重要里程將推動本院更積極推廣文物保育及提供文化服務,致力保護、開發及分享東華三院的悠久歷史文化,向新一代傳承珍貴歷史資產,並藉此弘揚關愛及慈善精神。」

東華三院會繼續透過每年定期舉辦不同規模的開放日、公眾教育講座、導賞及工作坊,使香港市民從東華三院屬下不同的法定古蹟及評級歷史建築中,認識香港早期華人歷史文化。

廣福祠簡介

位於上環太平山街的廣福祠(又名廣福義祠、百姓廟、濟公廟)約於1856年落成,原為供奉在香港客死異鄉者亡靈的地方。由於華人普遍不習慣到西醫院治病和不欲在家中過世,廣福祠漸漸成為病重瀕危和去世華人停留之地。1869年4月,廣福祠惡劣的衛生情況引起政府介入,促成東華醫院成立。東華三院成立後,廣福祠亦歸東華三院管理。2017年重修,更換屋頂木梁和拆除廟前遮蓋物等,回復廣福祠外貌,並於2024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80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46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4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 完 *

圖一

圖一為東華三院廣福祠。

圖二

圖二為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前排右二)帶領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在廣福祠內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