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華緣坊售五供合乎祈福、行善及環保意義
踏入農曆十二月,除舊迎新,虎年即將到來!各大購物商場早已粉飾得充滿春節氣氛,普羅大眾亦開始為準備歡度佳節而四處張羅。然而曾於年初到黃大仙祠向大仙祈福的善信,這段時間將會更加忙碌,因為他們要為酬神作準備。
農曆十二月,又是酬神的日子!
黃大仙祠一直是本港香火最鼎盛的廟宇之一,每年入祠參神的善信不計其數。按照習慣,善信於年尾會因應不同祈願,到祠廟還神答謝神恩,亦會於年初到祠廟祈福。過往,善信以大量的元寶蠟燭到祠參神;然而,黃大仙祠在二00八年修訂規則,善信不能攜帶元寶蠟燭到祠廟及燃點大量香枝,並同時建議善信依道教的五供作為參神物品。
「五供」的出處
五供亦稱五獻。根據唐代《正統道藏》太上洞玄靈寶國王行道經的記載:「五供」包括:香、花、燈、水、果。「香」代表上可呈無極、下可達九天;「花」代表可舞動陽氣、薰沐容光;「燈」代表可照透無明、亮開慧光;「水」代表可灑滌障妄、恢復澄明;「果」代表結根仙果、增長福報。在拜表、施實等儀禮中都有五供,各有象徵意義,其法是將五種獻品,供奉於神壇上。「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使用「五獻」上供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隨着習慣流傳及演變至今,五供更加添環保的意義。
東華三院華緣坊
位於東華三院黃大仙簽品哲理中心的『華緣坊』,將於今年二月初開始售賣「五供」。『華緣坊』為東華三院轄下的社會企業之一,透過銷售工作,給予弱勢社群就業及培訓的機會,讓他們賺取工資,從而協助他們自力更生。善信以五供參神或祈福,除符合道敎的正宗祈福方式之餘,亦能親手種福,一舉兩得。同時,善信以「五供」參神,亦可避免燃點大量元寶蠟燭,減少空氣污染。「五供」合乎環保的原則,更能保持黃大仙祠的環境整潔。
當善信準備到黃大仙祠酬神,記緊到黃大仙簽品哲理中心A17號檔,支持東華三院『華緣坊』,以「五供」參神祈福,廣積善緣。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1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17個中西醫療衛生服務單位;50間學校及144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8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主任劉冠華女士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