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賀155周年 重現暌違八年「文武二帝出巡暨秋祭大典」
舞火龍、飄色等同場亮相 市民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

(香港,2025年10月12日)為慶祝創院155周年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以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華三院今日(10月12日)隆重舉行「文武二帝出巡暨秋祭大典」,吸引大批市民及遊客沿途觀賞,場面熱鬧,充分展現傳統文化在社區的活力與傳承。

起步禮於上午10時正假上環文化廣場正式舉行。本院邀得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先生、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鄭建瑩太平紳士、警務處中區指揮官汪威遜先生,以及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等嘉賓主持點睛簪花儀式,為出巡拉開序幕。隨後,近500人的出巡隊伍浩浩蕩蕩出發,途經摩利臣街、皇后大道中及水坑口街,最終抵達荷李活道文武廟。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致辭表示﹕「多年來,東華三院積極推廣秋祭大典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竭力傳承奉祀文武二帝的秋祭習俗,加深公眾對民間信仰及風俗習慣的認識,在保育本地歷史文化工作上備受肯定。希望東華三院繼續推廣廟宇和祭祀文化,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力量。」

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在活動中表示:「看到這麽多市民積極參與秋祭出巡,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凝聚力。這項已延續近百年歷史的慶典,不僅傳承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將社區緊密連結在一起。」他更強調:「東華三院將繼續肩負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致力保存機構及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讓年輕一代認識、珍視並傳承這些文化瑰寶。」

是次出巡隊伍陣容鼎盛,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傾巢而出,包括體現傳統紮作與舞動技藝的百尺薄扶林火龍、承傳南獅與武藝功架的醒獅和舞麒麟,以及扮成神明出巡、盡顯民俗工藝的長洲飄色等極富本港非遺特色的隊伍,加上傳統廟宇儀仗、禮生、旗隊、廟宇及宗教文化隊伍等,沿途鑼鼓喧天,氣勢恢弘,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拍照,感受濃厚的節慶氛圍。

及後,秋祭大典於中午12時假文武廟依古禮莊嚴舉行,邀得東華三院甲辰年主席何世柱大紫荊勳賢GBS太平紳士主祭、辛巳年主席周振基教授GBS太平紳士擔任頌祝者、戊辰年主席余嘯天BBS太平紳士出任贊禮者,並由應屆董事局成員陪祭。為彰顯敬意,主祭者及全體董事局成員均依照傳統穿上長袍玄掛行禮,儀式莊嚴隆重,誦讀祝文,叩首上香,表達對文武二帝的虔敬之情,並為香港祈福。整個祭典延續了自1957年以來的傳統禮制,依次進行降神禮、初獻禮、頌祝禮、亞獻禮、三獻禮、望燎禮及辭神禮,場面肅穆祥和,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傳承。市民亦透過現場及網上直播觀禮,認識這項歷史悠久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項目,為香港同祈福祉。

同日下午2時至5時,東華三院於東華醫院李兆忠大堂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表演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節目內容豐富包括中國風Hip Hop舞、舞麒麟、變臉、花式跳繩、民族舞及鼓舞等精彩演出。現場更設多個非遺文化攤位,提供糖畫、中國結、漆扇及麵粉公仔等傳統手工藝體驗,吸引大量市民積極參與,反應熱烈。

是次活動獲多個政府部門及社區團體支持,包括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中西區區議會、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華人廟宇委員會、香港道教聯合會、通善壇等。東華三院對此表示由衷感謝,並指出活動不僅有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有助促進社區共融,加深公眾對本地非遺項目的認識與珍視。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155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  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9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42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57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5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完*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 2859 7452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科聯絡

 圖一為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先生(右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右三)、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左三)及其他主禮嘉賓為出巡的火龍點睛,為活動揭開序幕。

圖一為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先生(右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右三)、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左三)及其他主禮嘉賓為出巡的火龍點睛,為活動揭開序幕。

圖二為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前排左)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前排右)手中接過出巡令旗,標誌著文武二帝出巡正式起步。

圖二為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前排左)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前排右)手中接過出巡令旗,標誌著文武二帝出巡正式起步。

圖三為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前排右)聯同董事局成員隨文武二帝鑾輿出巡,吸引途人駐足觀賞。

圖三為東華三院主席何猷啟先生(前排右)聯同董事局成員隨文武二帝鑾輿出巡,吸引途人駐足觀賞。

圖四為由薄扶林村火龍會帶來的百尺火龍穿梭於上環街道,氣勢磅礴,成為出巡隊伍中最矚目的焦點之一。

圖四為由薄扶林村火龍會帶來的百尺火龍穿梭於上環街道,氣勢磅礴,成為出巡隊伍中最矚目的焦點之一。

圖五及圖六為長洲飄色亦難得過海參與盛會。

圖五及圖六為長洲飄色亦難得過海參與盛會。

圖五及圖六為長洲飄色亦難得過海參與盛會。

圖七為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依傳統穿上長袍玄褂,於文武廟內進行莊嚴的秋祭大典,包括三獻禮及恭頌祝文。

圖七為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依傳統穿上長袍玄褂,於文武廟內進行莊嚴的秋祭大典,包括三獻禮及恭頌祝文。

圖八為秋祭大典後,董事局成員及嘉賓於文武廟合照。

圖八為秋祭大典後,董事局成員及嘉賓於文武廟合照。

圖九為活動當天下午設有多個中華文化攤位,圖中市民正體驗製作傳統「糖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樂趣。

圖九為活動當天下午設有多個中華文化攤位,圖中市民正體驗製作傳統「糖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樂趣。

圖十為東華三院李兆忠大堂的舞台表演精彩紛呈,圖為變臉表演,展現出充滿活力的民俗文化。

圖十為東華三院李兆忠大堂的舞台表演精彩紛呈,圖為變臉表演,展現出充滿活力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