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
紀念碑記揭幕典禮

本港唯一悼念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遇難者的「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去年獲政府刊憲列為法定古蹟,是東華三院繼上環文武廟及東華三院文物館後,第三個獲政府宣佈的法定古蹟。為紀念這重要里程,東華三院今天(一月二十五日)假銅鑼灣掃桿埔政府大球場後山(「馬場先難友紀念碑」位置)舉行碑記揭幕儀式,由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馬棚墳場總設計師何想先生的第三代何湛先生亦抽空出席典禮,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致辭時表示,中國人長久以來重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觀念,「馬場先難友紀念碑」不僅紀念1918年馬場大火的死難者,亦見證著東華三院於不同年代超越界限,集結社會各界力量為慈善服務的精神,同時更是該院與政府及香港賽馬會三方合作的成果。她指政府多年來均就紀念碑維修工程提供大量寶貴意見,支持古蹟保育發展,而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曾分別於1974年、1983年、1993年及2010年撥款資助「馬場先難友紀念碑」維修工程,致使該紀念碑保存良好,承傳香港歷史。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記載1918年馬場大火中逾600名罹難者葬身火海的慘劇。當時跑馬地馬場正進行香港賽馬「周年大賽」賽事,看台馬棚疑因人數眾多不勝負荷,突然倒塌,隨即引起馬棚下層熟食檔大火,造成逾600人殉難。事發後,時任東華醫院主席唐溢川連同總理慷慨捐助,積極向各界名流勸捐籌建陵墓,並親身參與善後工作。政府最後撥出跑馬地掃桿埔對上的咖啡園地段,並採納建築師何想先生設計的圖則,作為安葬罹難者的永遠墳場,方便後人祭祀。

紀念碑位於馬棚大火公墓內,公墓的設計糅合了中西建築和裝飾元素;紀念碑則以中式牌樓式樣興建,正中的碑石刻上中西士女之墓及遇難者名字,兩旁鑲有中、英文碑記。基於其罕有度、原貌度、社會價值和保育價值,紀念碑於2010年1月21日已被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並於2015年10月23日獲政府正式刊憲宣佈列作法定古蹟。時至今日,每逢清明時節,東華三院均會派員前往紀念碑掃墓。

何主席更表示,東華三院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將會繼續推廣保護文物的工作,並致力維護、開發及分享該院的悠久歷史文化,向新一代傳承珍貴歷史資產,藉此將「播善扶匡」精神繼續宣揚。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92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3個教育服務單位及20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並設立東華三院檔案中心,讓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儲存。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右六)及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左五)帶領一眾董事局成員主持「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紀念碑記揭幕儀式。

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右六)及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左五)帶領一眾董事局成員主持「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紀念碑記揭幕儀式。

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前排左七)、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前排左八)、馬棚墳場總設計師何想先生的第三代何湛先生(後排左一),以及一眾董事局成員出席「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紀念碑記揭幕典禮,見證歷史時刻。

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前排左七)、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前排左八)、馬棚墳場總設計師何想先生的第三代何湛先生(後排左一),以及一眾董事局成員出席「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列為法定古蹟紀念碑記揭幕典禮,見證歷史時刻。

1923年馬棚先友墳場峻工後各人合照,站於最高階梯靠右者為何想先生。

1923年馬棚先友墳場峻工後各人合照,站於最高階梯靠右者為何想先生。

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右八)、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左八)、馬棚墳場總設計師何想先生的第三代何湛先生(右七)及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於「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前合照。

主禮嘉賓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先生, MH,太平紳士(右八)、東華三院主席何超蕸小姐(左八)、馬棚墳場總設計師何想先生的第三代何湛先生(右七)及東華三院董事局成員於「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