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

Media Centre

東華三院乙未年及丙申年董事局交代就職典禮
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竭誠為香港服務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堅守「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宗旨,緊貼時代步伐,服務香港市民。乙未年及丙申年董事局交代就職典禮於今天(2016年4月1日)於東華醫院地下禮堂舉行,邀得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太平紳士親臨主禮。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太平紳士於交代就職典禮上頒發獎狀予乙未年度董事局成員及顧問,並為新一屆董事局主持監誓儀式。新一屆董事局成員包括主席馬陳家歡、第一副主席李鋈麟、第二副主席王賢誌、第三副主席陳祖恒、第四副主席蔡榮星、第五副主席文穎怡、總理鄧明慧、洪若甄、區宇凡、馮少雲、廖偉麟、馬清揚、李曠怡、楊嘉成、趙怡、譚鎮國、韋浩文、何猷啟、蔡加怡及曾慶芸。

丙申年董事局主席馬陳家歡女士發表就職演辭時表示,東華三院轄下的服務單位已增加至303個,每年連同醫院服務經常性開支增加至80億。為回應社會各個階層的需要,董事局將持續採用審慎的理財策略推行各項發展計劃,以符合效益的管理方式監督機構的運作。

今年,東華三院將持續發展醫療服務,全面照顧市民健康。除廣華醫院將於下半年展開重建工程外,該院董事局將繼續向轄下五間醫院提供撥款,以擴展和改善現有服務,以及購置先進的醫療儀器,並為有經濟困難的病人提供支援,透過多項病人助醫計劃,資助有需要人士接受本院的治療服務,包括「中醫藥癌症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科病人助醫計劃」等。此外,該院更積極增辦新類型的醫療項目,包括成立內視腸鏡中心、擴充東華醫院的婦女健康檢查部,以發展一站式篩檢、診斷及治療的服務﹔並會開設便捷的中醫診所方便地區市民﹔進一步開展中醫承傳的工作,將該院成為中醫藥人才發展專業的基地。

教育方面,東華三院各屬校貫徹全人教育的方針,今年特別設立「東華三院全方位發展基金」,以資助在不同領域表現突出的學生。為了創造更優良的學習環境,該院除興建馬錦燦紀念小學新校舍,並撥款資助改善多間屬校的現有設施及設備。此外,該院重視教師培訓,推出「優秀教師培育計劃」,撥配資源支援教師,加強師資培訓,務求教學相長。為擴闊學生視野,更鼓勵屬校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加深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該院更積極開發中央電子教育系統,利用所收集的大數據協助制定教育規劃和教學目標,讓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趨勢作出調整,提升學習成果。

馬陳家歡主席又表示,今年將會投入更多資源增辦多項社會福利工作。安老服務方面,現正籌備賽馬會護理安老院及船灣安老綜合中心的重建及翻新工程,又會拓展一系列針對較年輕長者的服務計劃,關注他們的生活及健康需要。該院亦長期關注青年發展,透過藝術介入,讓年輕人發掘自我,尋求目標。另外,該院現正向政府申請撥地於黃大仙區興建「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提供多元化的服務設施包括劇院、旅舍、創業空間等,成就發揮創意的平台。至於針對在職青年住屋需求的荷里活道青年宿舍建設項目,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規劃申請,期望於短期內獲得批准展開工程。

東華三院一直積極推動社會共融,該院社會企業「煮餸易」新設的中央食品生產中心預計於年中投入服務,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培訓及就業名額。此外,該院將成立「陽光孩子: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為正輪候學前幼兒服務的特殊需要學童提供適切援助。另外,亦將籌辦智障人士國際藝術會議及藝術展交流經驗,冀望加強推廣傷健共融。

文化承傳及保育是東華三院另一項重點工作,現正為該院檔案制訂長遠典藏修復及數碼計劃,傳承珍貴歷史資源。其中,東華義莊文獻保存了上世紀為本地及海外華人棺柩和辦理原籍安葬而留下的檔案,記載當時香港作為華人慈善樞紐的歷史,意義深遠,為各地學者研究華人歷史提供重要引證。該院同時正整理歷年來海外華人會館寄存予東華義莊的二千多封信件,稍後會開放網上資料庫,推動相關研究和交流,期望該院成為香港史、中國近代史以及成為世界華人史的資源中心。

東華三院主席馬陳家歡女士總結,東華三院得以成功推行各項計劃,實在有賴政府匡扶指導及社會熱心人士對該院的支持。該院衷心盼望政府及市民繼續支持東華三院,弘揚善業,傳承東華精神,令更多市民得到所需的服務。

[附件:《東華三院2016/2017年服務及發展重點》]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03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8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3個教育服務單位及21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並設立東華三院檔案及文物中心,讓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儲存。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53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東華三院丙申年年度主席馬陳家歡女士(前排右二)聯同董事局成員宣誓就職。

東華三院丙申年年度主席馬陳家歡女士(前排右二)聯同董事局成員宣誓就職。

東華三院乙未年年度主席何超蕸小姐(左)移交契據及印信予丙申年年度主席馬陳家歡女士(右)。

東華三院乙未年年度主席何超蕸小姐(左)移交契據及印信予丙申年年度主席馬陳家歡女士(右)。

[附件]

東華三院2016/2017度服務及發展重點
(). 醫療服務
轄下醫院1.          廣華醫院重建工程正式展開

2.          董事局將繼續為轄下五間醫院提供撥款,進行擴展工程和加強現有服務,以及購置先進的醫療儀器

3.          推出多項病人助醫計劃,包括「中醫藥癌症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腎科病人助醫計劃」等,資助有經濟困難的病人接受東華三院各項治療

健康普查及診斷服務

4.          響應政府推出「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將於北角區成立內視鏡中心,向市民提供篩檢及診斷服務,並協助政府制訂適合本地大腸癌症預防及普查的計劃

5.          擴充東華東院的婦女健康普查部,並計劃發展一站式的乳癌篩檢及診療服務,令有需要的市民毋需四出奔波,即可在同一醫療單位內得到周全的照顧

中醫服務

6.          計劃在有需要地區開設便捷的中醫診所,方便地區居民接受服務

7.          進一步開展中醫傳承工作,打造東華三院成為中醫藥人才發展專業的基地

(). 教育服務
學生1.          設立「東華三院學生全方位發展基金」,為在不同領域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提供奬學金或經濟援助,鼓勵及支持他們在三個特定範疇包括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語文,以及領導與資優培訓,發揮個人潛能,追求卓越2.          培養學生成為「東華學生大使」,與屬校同學分享經驗和心得,並投入東華三院的義務工作,為推動慈善精神出一分力

3.          馬錦燦紀念小學展開新校舍建設工程,較原有校舍大兩倍半之多,加入多項節能裝置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預計可於2017年年中落成啟用

4.          撥款資助改善多間屬校現有設施及增添新設備,其中包括在黃鳳翎中學及甲寅年總理中學推行校舍增值項目,以及為有接近五十年歷史的羅裕積小學校舍籌劃整體翻新工程

5.          鼓勵屬校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擴闊屬校學生的視野,並加深他們對中國內地發展的認識及了解

教師6.     推出優秀教師培育計劃,撥配資源支援教師發揮教學動力,帶動學生推行主動學習

7.      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發展,開發中央電子教育平台,就學生表現和教學數據進行定期的蒐集、組織、分析和報告,協助學校管理層掌握班級和校本的進度和水平,並透過大數據協助制訂教育規劃和教學目標

(三). 社會服務
長者服務:1.        籌備東華三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以及船灣安老綜合中心的重建及翻新工程

2.        拓展一系列針對較年輕長者的服務計劃,結合音樂才藝培訓、健康生活推廣及社交活動,關注他們的生活及健康需要,並鼓勵剛退休而具有人生經驗的長者發揮所長,投入社區工作,樂享豐盛人生

3.        推廣長者健康評估,及早識別及支援有認知障礙的長者

4.        透過科技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包括電子寵物以及設有衛星定位系統(GPS)的防遊走衣飾和智能皮鞋,以減低認知障礙症患者走失的風險

5.        於屬下的安老服務單位會舉辦以藝術、音樂及舞蹈介入的非藥物治療,改善長者的表達、社交互動及認知功能

青少年服務:

6.        舉行多個才藝匯演活動,重點培育社區藝術輔引師,提供有系統的美意藝術教育,鼓勵年輕人建立正向生活態度

7.        向政府申請撥地,於黃大仙區興建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提供具國際水準的藝術文化、活動及服務設施,包括劇院、旅舍、多用途活動室及創業空間等

8.        正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荷李活道青年宿舍建設項目的規劃申請,期望於短期內獲批准及展開工程

特殊服務

9.        社會企業「煮餸易」新設「中央食品生產中心」,預計於年中投入服務,為殘疾人士創造更多培訓及就業名額

10.    參與政府最新的試驗計劃,成立「陽光孩子: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讓輪候服務的學前幼兒能夠盡早獲得適切的援助

11.    籌辦智障人士國際藝術會議及藝術展交流經驗,探索共融藝術的路向

(四). 文化承傳及保育1.    為機構檔案制訂長遠的修復及數碼化計劃,並公開與各界分享

2.    着手整理歷年來海外華人會館寄予東華義莊要求接收棺木或運送回鄉的二千多封信件,稍後並會開通網上資料庫,進一步推動相關的研究和交流